好,對主墓的穴位來說。是如猛虎添翼,蛟龍入水一般,自古風水秘術中,最艱難的部分便是改格局,這需要對世間地乾坤。山川河流,鬥轉星移都有一個宏觀地認識。另外改風水格局的工作量也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的,除非那些割據一方,大權在握的王侯才有實力如此大興土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化”字卷,便是盡述改風換水的手段,其中“易(易者換也)龍經”有記載,龍脈改形換勢。轉風變水,至少需要動地脈周圍九個相關的主要穴眼,第一個穴眼:化轉生氣為纏護;第二個穴眼:兩耳插天透雲霄;第三個穴眼:魚為龍須聚金水;第四個穴眼:高聳既宮為護持;第五個穴眼:裝點天梁明堂開;第六個穴眼:水口關攔設朝迎;第七個穴眼:砂腳宜做左右盤;第八個穴眼:幕帳重重穿龍過;第九個穴眼:九曲回環朝山岍。改動了主脈附近的這九處“穴眼星位”,可以保持風水關鎖纏護綿密,穴位形勢氣脈萬年不破,這口訣看似古奧難懂。其實隻要研究過《地經》,就會知道,其實隻不過就是在特定的位置上埋金魚缸,種植高大樹木,挖深井等等,難就難在位置選擇之上。在龍脈的關鎖處,改建的是九曲回環朝山岍的局。在山穀中開頭和最末尾,每九個轉彎的地方,各建一座神社、祠堂、或者宇之類的建築物,來給這條“水龍脈”,憑添個勢態,讓其脈絡彰顯。如果是山神廟一類的建築,則必多土木結構,而木頭則是最怕蟲啃蟻噬,肯定要采取一些驅蟲的措施,所以要在周圍設“斷蟲道”用來保護那座“山神廟”,而且最少有三道這樣的屏障,“山神廟”中還會另有防蟲的結構。
帝王死後手中握桃核入殮之風:中國人對“桃”有特殊的感情,他們把桃看成一種避邪、免災、增壽的神物,因此古代工藝品中有不少以桃為造型的器物。相傳漢武帝是西漢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皇帝做得久了又想做神仙,於是經常興師動眾的去三山五嶽祭拜,還派人到各地尋訪長生不死之藥,這片苦心終於感動了昆侖山的西王母,在元封元年的七夕之夜,乘著紫雲輦來未央宮見了漢武帝,歡宴之際,西王母給漢武帝劉徹吃了四個仙桃,漢武帝覺得味道甘美,芳香異常,與人間俗物迥異殊絕,便打算留下桃核在人間栽種,結果得知這種神品在人間難以存活,所以大失所望。後來漢武帝終於沒能實現長生不死的願望,但是活到七十來歲的人,在古代是十分稀少的,也許正是因為吃過仙桃,才活到七十歲的,當然這隻是個民間傳說,但是帝王死後手中握桃核入殮之風,由來已久,早在東周列國之時就非常普遍,不過桃核是植物,最容易分解,所以後世開棺都難以得見。
倒鬥的“唇典”及解釋:
1、看井走反。
——看井:由內向外;走反:逃跑。
2、定盤子掛千金,海子卦響。勾抓踢杆子倒鬥灌大頂元良,月招子遠彩包不上。
——定盤子(心)掛千金(歪了),海子(嘴)卦響(胡說八道)。勾抓踢杆子(手腳利索)倒鬥(盜墓)灌大頂(職業技能高)元良(尊稱,多用來稱呼同行,可作多種意思表達,例如老夫子,老先生,老前輩,兄長,閣下等等,總之就是十分給麵子的稱謂),月(二,兩隻,兩個)招子(眼睛)遠彩(瞧得清楚,眼光好)包不上(不會被騙)
3、無有元良,山上搬柴山下燒火,敢問這位頂上元良,在何方分過山甲,拆解得幾道丘門?
——無有(不敢當)元良,山上搬柴山下燒火(套口,祖上傳下來的手藝),敢問這位頂上元良,在何方分過山甲(都是在哪盜墓?活動範圍在什麼地方?),拆解得幾道丘門?(最拿手的是破解什麼朝代的古墓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