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鬼頭銅函:用來供奉藍色三足蟾蜍的青銅蟾宮。方形小銅盒,麵上鑄著個鬼臉,麵貌極是醜惡,背後還生著翅膀,好象是巡天的夜叉,細處都有種種奇怪的飾鑋。可以隔絕藍色三足蟾蜍部分放射性物質。
綠色銅人車馬:獻王墓中的陪葬品,用來護送獻王登天時使用。一共是三十六騎銅車銅馬,外加三十六名將校。
玉頂簪金麟趾棺:一口半人形的棺材,獻王的內棺。上邊有個人頭和兩個肩膀的形狀。玉頂金盒。封口處是四個黃金“麟趾”交錯封閉。人形棺在中國古代並不多見,有的話也多半為木製棺材。棺頂上刻著一個旋渦,這旋渦的圖形幾乎遮蓋了整個玉頂,旋渦和眼球相似,是一隻彎曲的鳳凰,團成旋渦地形狀,瞳孔的地方就是鳳凰的頭部,是“雮塵珠”的標記。
雪山金身木乃伊:仿佛黃金製成的屍體,最外麵包裹厚厚的白色硬繭。這種屍體的處理方式非常複雜,先要將死者擺好特定的姿態,裝進石棺,在裏麵填滿沼鹽,停置大約三個月的時間,等待鹽分完全吸入身體各個部分,取代屍體中全部的水分醃漬妥善之後,再塗抹上一層類似水泥的物質,此物質由檀木、香料、泥土以及種種藥品配製而成。然後此物質便逐漸凝固硬化,屍體上所有一切凹陷或皺縮的部分,例如眼睛、兩腮、胃部,都會自行膨脹起來,形成自然和諧的比例,再於外部塗抹上一層熔金的漆皮,這就是金身,最後還要再用沼鹽包裹一層。隻有身份極高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這樣的待遇。
冰山水晶石圓盤:一種叫做“靈蓋”的塔葬裝飾,九層妖樓每一層連接的地方都有。
蛾身螭紋雙劙璧:造型像是一對飛蛾,飛蛾在古代是一種舍身勇士的象征,用飛蛾的造型製作配飾,主要給立下戰功有武勳的人配戴,是一種榮耀。‘螭紋’是指玉器上的花紋,螭是一種龍,這種龍沒有頭上的雙角,既像獅子的頭,又像是虎的身體,刻上螭紋的器物,可以起到僻邪的作用。這種配飾是掛在頭盔兩側的,所以必須是一對才有價值。‘劙’則是指製作工藝,而蛾身螭紋雙劙璧本身的材料是產自外高加索地區的‘乾黃變色瓪’。
大蟬滅法擊妖缽:一隻盆形的大石缽,是魔國最後一代鬼母所使用的器具,用途不明。
接引童子“長生燭”:用十一二歲左右的肥胖男孩,做成的“接引童子”的模樣,姿勢作跪地拜伏狀,低頭閉目,神態十分祥和,燈芯則安在肚臍處,長長地探出一截,“接引童子”的肚子與身後的銅柱聯為一體,在銅柱和人皮裏麵都儲滿了油脂,能夠通過肚臍,一滴滴地流淌出來。童子手中捏著個牌子,上寫四個字“接仙引聖”。 是為成仙之人引路的執牌童子,是使者那一類的角色。
→思→兔→網→
劉海兒戲金蟾年畫:中國古代年畫,畫的是個胖小孩拿著漁杆,吊個金線,和一隻三腳蟾蜍戲耍。
野人溝金遼貴族石棺:外邊是一層巨大的石槨,裏麵是一口純黑底色的木棺,比普通的棺材要大出將近一倍,高度也異乎尋常,不算呈圓弧的蓋子,都足有半人多高。棺木工藝精湛,華美氣派,絕非俗物,兩端、四周、棺蓋上都有溜金漆的五彩描,繪的是一些吉祥的神獸,皆是仙鶴、騏麟、龜蛇之類的,用以保佑棺中的主人死後屍解成仙,棺蓋上更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星圖,棺底四周環繞一圈雲卷圖案的金色紋飾,不知用了什麼秘密法門,千百年後色彩依舊豔麗如新,教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