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媽媽是滋潤男孩的雨露(2 / 2)

讓你的男孩有力量

如果你想把兒子培養成堅強勇敢的男子漢,就要給他留出表現的機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媽媽的可以表現得較弱一些,讓兒子不要過分依賴自己。與那些凡事都喜歡承擔、為兒子包辦一切的媽媽相比,給兒子表現機會的媽媽更明智。

晚上媽媽和兒子一起回家,由於樓道裏的燈壞了,整個樓上漆黑一團。媽媽說:“真黑啊!媽媽很害怕,如果你爸爸在家就好了,可以讓他來接咱們。”兒子說:“媽媽,沒關係,我來保護你!”

以後,無論爸爸是否在家,也無論樓道裏是否有燈光,兒子都堅持走在媽媽前麵。即使在路上遇到小狗,兒子也壯著膽子走在前麵,對媽媽說:“媽媽,有我在,別害怕!”

男孩喜歡表現自己的勇敢,也具有勇敢的潛質。媽媽的做法不僅滿足了兒子的願望,也在無形間鍛煉了他替人分擔、助人為樂、敢於承擔責任的品質。雖然他既沒縱容兒子,也沒包辦兒子的一切,但兒子卻懂得了保護媽媽,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別人。

讓男孩感覺到自己是個小男子漢,讓他意識到自己有潛藏的力量,會讓他成為一個聰明、勇敢、善良的好男孩。

一個動手能力強,具有多方麵才能的男孩回憶說:“從小媽媽就非常重視我的存在,讓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雖然很愛我,但並不嬌慣我。所以,如果家裏的電器壞了、需要往樓上扛米麵,我都很自覺地替家人分擔。我覺得男孩就應該保護媽媽,不能總讓媽媽保護男孩。”

的確,讓男孩做些他能做到的事情,不僅向他提供了鍛煉的機會,還會使他獲得自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質。

幫男孩學會給予愛

媽媽給予了男孩很多愛,使他幸福成長。媽媽對男孩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但得到媽媽這種愛的男孩往往自私、不會體諒別人。媽媽會說:為什麼我的兒子這麼自私呢?我做的沒有錯啊?

正是因為做媽媽的太無私,給了兒子太多的愛,而沒給他付出愛的機會才使他變成了一個自私的男孩。

吃飯的時候,姥姥給媽媽夾了一塊魚肉,兒子頓時反對起來:“媽媽喜歡吃魚頭,最討厭吃魚肉。我喜歡吃魚肉,給我吧。”媽媽說:“是啊,兒子喜歡吃魚肉。”姥姥心疼地說:“你怎麼跟我年輕的時候一樣?非要等到老了才混上一塊肉吃嗎?”

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這在中國家庭中很常見,幾乎各個年齡的孩子都有這種體會。然而,在一些開明的家庭中,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更平等。

又到了吃水果的時間,爸爸媽媽故意把一盤大小不一的蘋果放到桌子上。5歲的愛華拿起最大的一個就要吃,爸爸說:“家裏誰的年齡最大?”愛華說:“爺爺。”“然後呢?”媽媽問。“奶奶。”爸爸說:“年齡大的人吃得多,那麼他是不是應該吃最大的蘋果?”兒子很自覺地將手中的蘋果給了爺爺,然後是奶奶、爸爸、媽媽,最後把最小的蘋果留給了自己。

此後,兒子總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爺爺奶奶,每次都讓爺爺奶奶坐到角度最好的沙發上看電視。

如果我們也能以這樣的方式啟發男孩,告訴他要懂得付出愛、懂得關心他人,他就會變得更有禮貌、更有愛心。即使得到再多的愛,他也不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不能做到這些,不讓男孩學會理解和體諒,不讓他懂得感恩,那麼他不僅會變得自私,還會對一切事物缺乏愛、真誠,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孝順體貼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