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張棗在德國因為肺癌辭世,見過他的人跟我說,他抽煙太凶,難免會生肺病。但是四十幾歲的年齡,就辭別了這個他曾用水銀質地的文字描摹的世界,難免讓人感到突然和傷感。這讓我想到寫篇悼文。但是開打電腦再想,我不過是萬千仰慕他文才卻無緣見麵的一個罷了,隻有悵然。現在坐在這裏,我最想知道的,是張棗有沒有給自己想好墓誌銘。
有個事有趣。我所供職的雜誌上麵,有“每月一句話”的欄目。有人寫信說,我最愛看的,就是你們每個人說的這一句話。我以為,那是窺私的心態在作怪,人們都想知道,下個漂亮蛋的母雞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可是讓我憋這一句的時候,總是會在電腦前發上半小時的呆,就好像江河都洶湧過去了,剩下的這一滴農夫山泉,讓我寫出有點甜來,反而沒有那麼容易。這才是一個月的總結,就能讓人對著電腦弄出一身汗,推而遠之,一生的一句話,又該如何總結?
以前戰爭年月,每次殺敵之前,將士會留下給家人的書信,說白了就是遺書。現在一半的電視台都在播放的戰爭片裏麵,連隊政委給目不識丁大老粗士兵代筆文書,說白了也是遺書。我每次坐在飛機上,做完打開遮光板調直座椅靠背的動作後,內心也會模擬飛機突然癲癇,有空姐哭喪著臉來發紙筆。萬一真有那一天,我的遺書或者說刻在碑上的一句話該寫點什麼呢,說實話,我想不出……也許,我會讓我的父母笑著來看待我的生和死?也許告訴我的兒女手稿和銀行存折藏在何處?也許默寫一首怒向刀叢覓小詩?也許想著這個月的專欄還他媽沒交呢,對不起責編?
每個靠筆杆子吃飯的人,恐怕都想過很多關於生與死的事。但是真的突然被通知,這是你的最後一次表達機會,把你的人生濃縮成一句話,這恐怕對誰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海明威是個有趣的哥們兒,他的墓誌銘讓人訝異過後一片欽佩。他寫道:“恕老夫,起不來了”;環顧身邊的朋友,也有過二十幾歲的作家姑娘,對未來的墓誌銘提筆命道:“I will be back!”這份霸氣,令人豔羨。
一百個人,一百個想到過死。“……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但是我還是認為,沒人死得像根毛,任何人對死,都懷著或深或淺的掂量,在死前的一刻,一定是重的!死的瞬間,才有可能是萬事萬物都是輕的。有個朋友說過一個段子給我:說一個人想自殺,但是又舍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殺死,就每天殺死自己的百分之一,死到百分之四十五的時候,他說,我還有百分之五十五就死透了!說罷發出尖銳的笑聲,好聽死了。
人的一生就像上演了一出節目,有建置,樹立起世界對你的看法,有起承轉合,有高潮迭起的時刻,也有謝幕時分的一句肺腑之言,說點什麼呢?詩人對死,都是有準備的,我相信。就像我身邊二十幾歲已經生活得歪歪斜斜,口袋裏隻放著一本破書和兩張CD唱盤走遍天涯海角的詩人朋友,還有遠在異國說不清Word和World兩者發音的北島先生。
生老交織,世界的出牌方式老早就是這樣。
1 凡勃倫效應: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2 27歲俱樂部:流行文化用語。由一群過世時全為27歲的偉大搖滾與藍調音樂家所組成的“俱樂部”。
3 口唇期:口唇期(出生到18個月):嬰兒欲望的滿足,主要是通過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動。嬰兒即使不餓,也喜歡含著奶不放,喜歡吸自己的手指也是常見的嬰兒行為,所以嬰兒的快感多來自口唇的活動。
4 紅朝士林見聞錄:作者徐晉如,1976年生人,字康侯,號胡馬,有“文壇宋祖德”之稱。《紅朝士林見聞錄》自2006年起在網上連載。
5 特大橋:特大橋(grand bridge)對於橋梁總長(兩橋台台背前緣間距離)L1大於等於500m,且計算跨徑(橋梁結構兩支點間的距離)L大於等於100m的橋梁,稱為特大橋。
6 中文翻譯為《信~敬啟 給十五歲的你~》。作詞/作曲/演唱:Angela Aki (アンジェラ·ア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