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源在新店村租賃了一千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柑橘,租金一百多萬元。另外,萬久明要求彙源就近雇用務工果農。基本上村裏沒有外出打工的人,都是因文化和年齡限製,在外麵幹不了活。在高峰期,彙源果園每天雇用兩百人左右;低穀期,也有五十人以上。
全國人均耕地麵積1.39畝,新店村不足八分地。目前,新店村種田的人基本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壯勞力基本外出務工。最初,彙源租賃土地,涉及15個生產小隊的土地。農民不幹,天天吵,天天鬧,一個生產隊至少開上30次會才通過。因為種田的基本上是老人,土地是他們的保障,萬一彙源垮了怎麼辦?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新店村農村戶口6773人,1171個60歲以上的人。每月開會,萬久明就看到下麵一半以上是老人:“有時候我想都不敢想,以後的農業該怎麼發展?”
四五十歲的村民,在外麵打工,見過了世麵,他們對種田沒有多大的興趣了,看到了城市的變革和發展之後,就問為什麼我們村不這麼做?二三十歲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基本都跟著父輩在外務工,什麼叫種田他們都不知道。至於十多歲的青少年,文化結構基本都是初中、高中以上,能寫能讀。現在彙源在新店村租賃土地,再也不見之前吵架打架的現象,不用開會通知,帶上合同挨家挨戶簽字就行了。
萬久明開會的時候常問一句話:“十年後誰來種田?”基本上沒人能回答,來開會的基本是50歲以上的人。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就是要打造新的農業結構,讓你的子孫萬代都覺得這是個好地方,這才能留住人。
萬久明認為,彙源的來到讓農民們意識到流轉土地的好處,並且解決了當地大部分剩餘勞動力。他給我算賬,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在外已經無法掙錢了。但在當地,除了收土地租金以外,還可以給彙源打工,做拔草、打藥的工作,日薪25元,一個月做25天,做10個月,能掙上6250元。
萬州是三峽移民最多的地方,動態移民26.3萬人,占據三峽庫區五分之一的移民量。萬州甘寧鎮牌樓村村民伏德清即是三峽移民。175米水線以下的就要搬遷,他家在148米,老家全淹完了。2001年,他移民至牌樓村。國家共給了五萬元,買房子花了兩萬元。每月每人有660元移民補助,夫婦兩人共1320元。
伏德清在彙源果園打工有五六個年頭了,通常早晨五點起床,七點到果園打農藥、修枝、鋤草,中午休息,下午三點到七點繼續幹活,一年工資大約一萬元。另外有幾分菜地,滿足日常生活;喂了兩頭豬,一年吃一頭,賣一頭。毛豬七元一斤,一般一頭豬有250斤。刨開各種開支,他每年能存下兩萬元。
移民到牌樓村十年,伏德清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但是,他仍念念不忘老家。他的老家在長江南岸,距現在居住地二十多公裏,需從大溪渡口坐小船過去。他曾和兒子回老家,他說:我又回家了。他的家已經在江水下。
儒家文化與鄉土情懷。
彙源上市的部分是直接麵向消費者的。盡管在高濃度果汁占據了52%的市場份額,但是在低濃度果汁這一塊市場,彙源並不擅長,不過占據6%~7%的市場份額。萬榮、萬州等地的果園基地,以及密雲有機農業基地,都屬於彙源集團未上市的部分。對於朱新禮來講,他更希望做產業的上遊供應商。與農民和土地打交道,牽涉上百億元資金的產業,更符合這位喜歡宏大場麵,又有鄉土情懷的涉農企業家的夢想。
幾年前,他打算將彙源上市部分賣給可口可樂。眾所周知,2009年3月,商務部以違反《壟斷法》為由,叫停了“可口可樂並購彙源”一案。
朱新禮在並購案中,說了一句著名的“賣豬論”:企業要當兒子來養,當豬來賣。這句話是他在廣州上培訓班時,一位教授講的。那位教授說,中國創業的人,總是把企業當兒子,最後再當老子。創業人死了,企業也死了,很不懂得把這個企業當成一種商品,在交易中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