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富譏諷道:“市委又出台個英明決策,決定派些幹部去企業掛職鍛煉。時間正好也是半年。不知是誰想出的高招?”
關隱達說:“地委辦那幫刁參謀想不出這麼高的點子。他們人沒到那份兒上,思路就上不到那麼高的層次。我想,這不是孟維周的點子,就是萬明山的點子。”
向天富討厭萬明山,就說:“萬明山沒這麼聰明。”
“那麼十有八九是孟維周的主意。不愧是張兆林的高足啊!”關隱達歎道,“我正為難哩。我的一位副主任上了名單。我們那裏都是一個釘子一個眼的,抽誰去都不合適。關鍵是誰都不想去。”
“我如果不是縣委一把手,他們隻怕還會派我去企業掛職鍛煉哩。”向天富冷冷地笑了聲。
關隱達說:“我看了看名單,去省外的就王洪亮一人,去省內其他地市企業的兩人,其他都在本市內企業。聽說王洪亮是真的想下海算了,證券公司是高薪請他去。”
“王洪亮什麼人才?不就是萬明山的把兄弟嗎?”向天富很是不屑。
關隱達說:“這事已傳得沸沸揚揚了,都說那家證券公司老總是王洪亮很要好的同學。現在哪裏都玩圈子,無非就是同學圈子、老鄉圈子、戰友圈子、把兄弟圈子。政界、企業都一樣。奇怪的是王洪亮既然想走了,市委卻不免掉他的局長職務。”
向天富說:“這不是很明白的事?去企業畢竟有風險,他就先去幹半年再說。而外界都知道王洪亮去意已決,必然要往大院裏走門子。空著這半年時間釣魚,有人會日進鬥金。”
關隱達想想,說:“隻怕是這個道理。王洪亮不用給誰送禮,人家就會把他位置給留著。半年之後,有戲看。”
向天富長歎一聲,搖頭道:“他們講得那麼冠冕堂皇,其實就是想派些幹部出去,好騰出位置任用自己親信。具體到某個單位,就會成為整人手段。領導不滿意哪個人,就建議市委把他作為優秀中青年幹部派到企業去。有些人弄不清白,還會沾沾自喜,以為組織上終於慧眼識人了哩。”
關隱達說:“平心而論,派幹部去企業見識一下,也有必要。問題是市裏正好在一個特殊時段出台這個舉動,就耐人尋味了。如果動機本來就不純粹,嘴上說得再怎麼一本正經,實施起來就是兒戲了。”
向天富說:“本是兒戲,省裏卻當真了。地委轉發了省委組織部的文件,說是省裏在西州試點,派幹部下企業掛職鍛煉。其實省裏那些人,都是從下麵上去的,未必就不知道下麵的套路。隻是上下之間心照不宣,大家一塊兒玩吧。”
“官場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卻正兒八經地做。”關隱達歎道,“還沒人敢點破,誰點破了就是政治上有問題了。這就是所謂認認真真搞形式,紮紮實實走過場。我說應該建議全體幹部每天讀一篇《皇帝的新裝》。”
向天富說:“是這麼個問題。我們在下麵當頭兒,感觸最深。上麵布置下來的有些事情,我們知道毫無意義,卻必須照著上麵的要求做,還得把意義說得天大,弄得大家都像傻子似的。”
關隱達笑了起來,說:“今天我去市委,碰到省委組織部一個熟人,你猜他是幹什麼來的?居然是來總結幹部下企業掛職先進經驗來的。幹部還沒下去,總結經驗的就來了。”
向天富說:“有人批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卻沒人批評官出經驗,經驗出官。官出經驗,經驗出官,危害照樣很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