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創造性的思路,開拓理想出路
現在人們都習慣把所有的競爭都歸納為是人才的競爭,如果再深入一點說,就是每個人之間思想創意的競爭,誰的思路敏銳創意好,能指導開先河的行動,誰就是勝利者。
美國人奧斯本就具有這樣的天賦,並且總結出了“創造”創造力的方法。
1938年,25歲的奧斯本失業了,隻有高中文化的奧斯本想當個記者。
可是,轉念再想想,自己沒有受過這方麵的教育,怎麼行呢?
奧斯本是個十分好強的人,他終於去應聘了。
報刊主編問他:“在辦報方麵你有什麼修養與經驗?”
奧斯本作了實事求是的自我介紹後說:“不過,我寫了篇文章。”
主編接過讀罷,搖搖頭說:“年輕人,你的文章不怎麼樣,甚至還有不少語法、邏輯與修辭上的毛病……”
聽到這裏,奧斯本的頭“轟”地響起來,但是,他咬緊牙關聽下去。
主編又說:“可是,有獨到的東西,是的,有獨到的見解。這很可貴!這個獨到的東西是創造。憑這一點,我願意試用你三個月。”
主編握住了奧斯本的手,臨行還叮嚀:“好好幹吧!”
狂喜的奧斯本反複體會主編的話,原來創造性有那麼重要。他又反複讀自己的文章,像嚴厲的法官那樣解剖自己:知識不夠,卻充滿神思遐想,這大概就是創造性吧?
他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人的價值在於創造,他決心要做一個有創造性的人。他還擬定:自到報社上班第一日起,就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
整整一個星期日,他研究主編給他的一大疊報紙,又買回其他各種報刊進行比較,於是,眾多的構想產生了。
星期一他去上班了,這是他第一天到報社,他竟迫不及待地衝進主編辦公室急匆匆地大聲說:“主編先生,我有一個想法。”
主編瞪大眼睛看看麵前的奧斯本,聽他一口氣說完“想法”後給鎮住了。
原來奧斯本說:“看來,廣告是報紙的生命線,我們又無法與各大報紙競爭大廣告;而小工廠、小商店做不起大廣告,他們又急於想把自己的產品或商品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何不創造條頭廣告,收費低廉以滿足這一層次的工商業者的需要?”
這就是現在報紙廣泛采用的一條一條的分類廣告。當主編弄清楚奧斯本的“想法”後,高興地稱讚說:“好啊!好啊!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
奧斯本堅持發揮自己“神思遐想”的長處,堅持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也即“日有一創”,僅僅兩年,就使這張小報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報業托拉斯,他本人也由於獲得眾多專利,成為擁有巨資股份的副董事長。正當他的事業走向高峰的時候,他做出了令人驚奇的決定:辭職。原來他根據自己創造所獲的心得,又研究了許多發明家的創造思路,決意辭去職務,潛心探索,終於在1941年,他寫出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在世界上闡述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一門新的學科——“創造學”誕生了。不斷地思考,讓奧斯卡本從一個失業者走向了理想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