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要出路好,好馬也吃回頭草(2 / 2)

曉軍也是因工作上的失誤被一向賞識他的工廠老板炒了魷魚,炒曉軍魷魚的工廠老板在一周內先後請了3個人來接替他原來的位置,但是都不能勝任,想想還是曉軍行,就致電要曉軍回來,曉軍二話沒說就回去了。二度回去,工廠老板對他比炒魷魚前更賞識,年前還給他發了雙工資以表回報。

有人這樣認為“好馬”吃“回頭草”反映了企業和個人對於人才價值雙向選擇的成熟心態。想做“好馬”也不是一廂情願的,“回頭草”綜合了公司和個人方麵的因素,不過如果幾個關鍵詞都相匹配,那好馬吃回頭草自然是水到渠成,並非不可為,沒準還能出匹“寶馬”。

隻要雙方都願意,公司給予更多機會和重視,吃回頭草的應聘者反而會表現出對公司更大的忠誠,磨合的時間也相對較少,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回頭草很有可能成為應聘者職場晉升的敲門磚,“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待”的古訓自有它的道理。

其實想想,回頭有草,為什麼不吃呢?從自己本身來說,如果回到原單位,就會比從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且更珍惜這失而複得的工作機會,這無疑對個人、對單位都有好處。所以,回頭是首選的思路。

而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如何對待它的離職員工,不僅是企業文化的體現,而且也是出於對效益與效率的考慮:一個熟悉企業環境、工作流程和企業文化的人會更容易進入角色。更重要的是,前雇員重返“老本家”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這對他的工作意願和努力程度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既然原單位歡迎你回去,說明它依然需要你,說明領導也視你為不可多得的人才,有這樣好的基礎,你有什麼理由不回頭呢?

“伯樂”對“好馬”“不計前嫌”,依然向這匹駿馬敞開歡迎之門。廣納賢才,有容人之度,企業的“寬宏”給人才帶來的是施展才華的舞台,而企業發展前景吸引“好馬樂吃回頭草”,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雙贏”!

如果惟一使你猶豫不決的原因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樣的觀念在作怪,讓人覺得當初毅然決然的離開,而今又夾著尾巴回來,很沒有麵子,其實大可不必。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現在人們對跳槽都很理解,就算當初的選擇是自己的失誤,可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何況這也談不上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

作為職場中人,難免被其他單位或者公司所“誘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追求上進的員工,豈不是有點傻?但是,當我們麵對誘惑而終於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與原來的公司“絕情”,這也是給自己留後路。假如你真的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那麼起碼還可能有回頭草可吃,不至於餓壞自己。

人的一生好比一條長河,站在時光的船頭上,根本沒有回航的可能,我們必須不斷向前,應付那撲麵而來的驚濤駭浪。可在努力前行的間隙,為何不回望一眼呢?人生裏的回望,有或清新或凝重的回憶,也有醜惡,有傷害,有血淋淋,有被撕扯般的慘烈,那是讓人一想起來就甜絲絲或隱隱作痛的。但無論是其中哪一種,都值得回頭一望。回望並不代表著停滯不前。相反,每一次回望都可能是一次促進的機會。在回望的瞬間,往往可以擺脫事情發生時的心境,發現一些當時未能發現的東西,從而更客觀地看清真相,痛定思痛的反思,更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