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的角倒是中角,不過,是長在鼻骨上的。而三星堆的這些銅水牛頭像的中角是長在頭頂上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銅水牛與一般意義上的水牛有如此大的不同,這說明什麼呢?難道這些銅水牛也是神獸嗎?或者它們就是勇猛的犀牛的化身?
第49謎
銅鷹頭具有什麼含義?
銅鷹頭(K2②:141),中空,下部有小的銷釘,看來是固定在木柱上的。如此大的鷹頭,作為陳設,看來也是具有神性的器物。
它與魚鳧(俗稱魚鷹)有關聯嗎?是魚鳧族的守護神嗎?
第50謎
銅鳳鳥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銅鳳鳥(K2③:239-1),外形就像孔雀,而且正處於開屏狀態。一般人看了,肯定會將它確定為孔雀。
這種類似孔雀的鳥,就是古書上講的鳳鳥嗎?由於它華麗的身姿,在古代一直都被視為吉祥鳥,它與三星堆古蜀人有什麼關係呢?它是產自於古蜀地呢,還是來自於雲南供奉獻上的吉祥物?
第51謎
銅公雞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一個銅公雞,其造型細致逼真:它站在方座上,器宇軒昂,正仰頭高歌,一副司晨的神態。
在眾多的三星堆青銅器虛擬神性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這樣寫實的銅雞,讓人為之一震:銅公雞的出現,是否反映出三星堆古蜀人的另一麵——他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是具有藝術天賦的人群。
銅公雞華麗的身姿,會否與它司晨的功能相關聯呢?古蜀人崇拜太陽,能喚起太陽出現的公雞,會不會也由此而具有了神性?
第52謎
銅獸麵具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三星堆祭祀坑中已出土有許多青銅人像麵具,似乎也就可以滿足三星堆古蜀人對祖先崇拜的需求。但同時還出土有一些青銅獸麵具,如K2③:229,K2③:227,K2③:98,K2③:231-1,K2③:230等。這些青銅獸麵具的出現,是否說明了三星堆古蜀人對某種神獸也有祭祀?
與那些閉口肅穆的銅人像麵具不同,青銅獸麵具大多齜牙咧嘴,兩眼圓睜,很有猙獰可怖的神態。有的圓眼還繪有黑彩,增加詭異的效果。
它們是些什麼神獸,具有什麼功能呢?也是三星堆古蜀人的保護神嗎?
第53謎
大銅樹是“都廣之野”的場景描寫嗎?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兩株大型銅樹,最典型的是 K2②:94那株。大銅樹有枝幹三層,每層三枝,枝端各有桃狀果,每根枝上有一立鳥,計有9隻;樹幹有一飛龍攀緣而下,樹幹頂端有一花蒂狀座(估計上麵應該還有一隻大的立鳥)。
看到這棵神樹,考古學家大多將它與“都廣之野”的傳說聯係起來。《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說:“西山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都廣,在中國古籍中,又常作“廣都”。《華陽國誌》《蜀中名勝記》以及揚慎《山海經補注》都說是在今天的成都平原上。
許多年後,位於成都平原上的廣漢三星堆出土了大銅樹,樹上的那些鳥,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鸞鳥、鳳鳥嗎?那鸞鳥鳴、鳳鳥鳴伴隨著奇異花果的場景,就是“都廣之野”的場景嗎?
第54謎
大銅樹是《山海經》中的“若木”嗎?
古代神話中有扶桑、建木、若木三種神樹。何新在他的《諸神的起源》一書中說:“以東方的扶桑木,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為三點,古人構造了一個神話形式出現的宇宙觀念。”
有人認為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是“建木”,其理由是《淮南子·地形訓》說:“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影,呼之無響,蓋天地之中也。”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即都廣之野,此說似乎有點靠譜。
有人認為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是“若木”。其理由是《山海經·大荒北經》所雲:“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光華赤下照也。”四川古代有若水,若水是因其河邊長若木而得名。三星堆大銅樹,說是若木,也像是靠譜。
《淮南子·墜形訓》又說,“若木在建木西”。若木在古代中國西極之地,似乎比起建木之說,更有可信度。
那大銅樹真是若木嗎?
第55謎
大銅樹有什麼功用?
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K2②:94),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如果它是建木,那它就是一座連接天界和人間的“天梯”,眾帝才能由此上下,溝通天界與人間。所謂“眾帝”,也許是指居住在昆侖上的神仙,也許是指蠶叢、魚鳧、柏灌、杜宇之類的帝王,他們半巫半王,身上都具有某種神性,是神靈在凡間的代言人。它還可能被古蜀王用來“立竿測影”,而依此做到“敬授民時”,讓百姓有曆書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