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孩子知道那麼多幹啥

賈先生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並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讀書。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賈先生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這叫作業嗎?一看孩子打在電腦屏幕上的標題,賈先生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

於是賈先生嚴聲厲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賈先生聽了,連歎息的力氣也沒有了,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於是賈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那麼多幹啥?明天我去跟你的老師說,你今天別做這個作業了,就做數學吧!”兒子不服氣地說:“你怎麼知道小孩子就什麼都不懂?別以為自己是大人就什麼都懂!”

過了幾天,兒子真的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打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的還很全麵。賈先生沒稱讚,也沒批評,因為他自己有點兒發愣,一是因為他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的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他想,這是他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他30歲。

孩子作為個體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不當回事。父母總是漠視或訓斥,這顯然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孩子也不願和我們說心裏話,更不會聽我們的。我們應該給孩子尊重和鼓勵,幫助孩子。

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其實超過大人們的估計,大人的想法也許比孩子複雜,但複雜的未必就是高明的。

現在的孩子有較強的靈活性以及敏銳的洞察力。我們不要束縛孩子,不要過分害怕失敗給孩子帶來痛苦,以致拒絕承認失敗對他們來說正是學習的機會。我們不要用“小孩子知道那麼多幹啥”來約束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天分,你的孩子或許比你想象的更為聰穎。孩子們的能力是我們所不能預料的,他們的小腦袋瓜裏藏有千奇百怪的東西,隻要給他們空間,他們就一定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