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三種常見的反應中,移情是最好的一種。移情的反應,有利於孩子的自我接受,有利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製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互相信任的、健康的親子關係。如何掌握這種特殊的育兒技能,其實並不難。

學習怎樣移情

第一步:傾聽。

當孩子悲傷、憤怒、抑鬱或驚慌失措時,所需要的也許隻是爸爸媽媽能聆聽他的訴說。孩子隻希望父母能夠耐心聽完他的訴說,不要對自己的表現做任何評價,也不要父母提任何建議。

所以,允許你的孩子向你訴說他的感受。你不要對他妄加評論,也不要急於幫他解決問題。通常,他需要知道的隻有一點——你關心他,你願意花時間來聽他的訴說。讓他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必要時,你可以提一些問題引導他訴說:

“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當時說了些什麼?”

“同伴們不了解你,那時你有什麼感受?”……

小提示:爸爸媽媽在向孩子提問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使你的問題變成質問。

第二步:不加評論地接納和反映孩子的感受。

接納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不要評價,不要歪曲。描述你所看到的情緒表現:

“小家夥,比賽輸了,你很生氣吧?”

“看上去你的朋友令你心煩意亂。”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恰當描述情緒感受的強度。你可以用一些副詞來形容孩子情緒的不同強度。

“你的朋友沒有邀請你,所以你有點兒傷心。”

“你的朋友沒叫你一起去,所以你很傷心。”

“你的朋友不把你當朋友,所以你非常傷心。”

“你的朋友沒有邀請你,所以你傷心極了。”

這類對情緒的反饋,有助於孩子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孩子通過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了解了自己的相貌、身材等身體特征,通過聽爸爸媽媽對他感受的反饋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孩子還可以據此對自我情緒進行修飾和改變。通過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式來反映他的情緒,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被別人接受。同時,它還使孩子知道:別人了解他的感受。這是幫助孩子控製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

小提示:當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肯定時,不要翻來覆去地重複一兩句話,否則孩子會對你的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你口是心非。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事後可以引導孩子討論他的感受。

在許多情況下,你不需要采取這一步。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當孩子表現出比較極端的情緒時,你要先讓他把情緒平靜下來,當他的頭腦保持清醒時,與他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這時,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探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產生不良的情緒。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你從這次經曆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毫無疑問,三種常見的反應中,移情是最好的一種。移情的反應,有利於孩子的自我接受,有利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製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互相信任的、健康的親子關係。如何掌握這種特殊的育兒技能,其實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