哿(二十日)之間。但你們主要不要依靠楊、羅、楊。(三)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比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你們所說打沈陽附近之困難,打錦州附近之困難,打榆錦(山海關至錦州)段之困難,以及入關作戰之困難等,有些隻是設想的困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實際困難,在你們打開長春南下作戰時會要遇著的,特別在萬一長春不能攻克的情況之下,要遇著的。因此,你們自己,特別在幹部中,隻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幹部在精神上處於被動地位。
東北野戰軍對長春的攻擊遭到嚴重挫折。
當林彪正準備發動長春戰役時,長春國民黨守軍為了出城尋找糧食和保護長春機場免受炮火的威脅,出動了新七軍的一個半師和第六十軍的一個師,占領了長春西北約六十公裏外的小合隆鎮。林彪認為長春守軍的出動帶來了戰機,他立即命令各縱隊奔襲小合隆鎮進行合圍,以期吸引長春守軍出城增援,而後集中東北野戰軍主力攻擊長春。
一縱二師經過三天的隱蔽行軍,於四月二十四日到達長春西南的驛馬站,由於沒有仔細進行戰前偵察,在不知國民黨軍暫編六十一師主力已經達到的情況下,倉促迎敵受到猛烈側擊傷亡嚴重。二縱在整理部隊後,發動了堅決的攻擊,暫編六十一師被迫向北撤退。與此同時,六縱對長春機場展開了攻擊,在殲滅暫編五十六師師部和一個團後,占領了大房身機場。長春守軍總指揮鄭洞國獲悉機場丟失的消息之後,嚴令新編三十八師和暫編六十一師進行反擊。二十五日,爭奪機場的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就在交戰雙方幾乎形成僵持的時候,一縱的到達使負責側翼掩護的暫編六十一師發生混亂。新編三十八師師長陳鳴人態度強硬,他拒絕了一些軍官提出的撤退建議,認為隻要一退,位於最前麵的兩個團就完了,所以必須不惜一切堅決頂住,然後有計劃地撤退。他嚴令炮兵還擊,並投入預備隊全力增援。看到部隊顯出猶豫動搖的跡象時,他命令衛士打開他的鋪蓋鋪在後撤的道路上,然後躺在上麵說:“我就睡在這裏了,看你們哪個要退!”
長春守軍沒有按照林彪預期的那樣出援,已經出動的部隊迅速撤回了長春。東北野戰軍“計劃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結束戰鬥”的前景突然渺茫起來。五月二十九日,東北野戰軍領導致電中央軍委,提出“改變硬攻長春的決心,改為對長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長圍,準備乘其撤退時在途中追殲該敵,而使我主力轉至熱南承德、古北口之線”作戰;或者“主力仍留長春、沈陽間加強整訓,以一部進行圍困長春,待攻城訓練和準備更成熟,和敵人困難更增加時,再行攻城”。
可以想見毛澤東接到這封電報時的感受:攻擊長春不成,何時再行作戰,林彪之意是要等長春守軍突圍,或者守軍困難增加而我軍準備更充分之時。——這是一個沒有預定時間的模糊概念。而毛澤東最擔心的恰恰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國民黨軍在戰略部署上會出現重大變化,從而導致關閉東北“大門”的設想落空。
六月一日,中央軍委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要求他們回答:
林、羅、劉:
請回答下列問題:(一)你們對長春使用幾個縱隊,是否已展開全力攻擊。(二)八天作戰我軍傷亡多少。(三)長春外圍工事是否均已奪取。(四)是否已和六十軍接觸,該軍戰鬥力如何。(五)部隊打堡壘戰術是否已由集團衝擊的老辦法,改變為小組攻擊的新辦法。(六)八天作戰中是否已采用坑道爆炸方法。(七)是否已實行軍事民主,即遇到困難時由連隊指揮員在火線上開會反複研究攻克敵陣的方法[大家想辦法]。(八)現在是否已停止攻擊或者還在繼續攻擊。(九)你們指揮所在何處。是否已召集縱、師幹部開會,詳細檢討經驗。最前線是否有你們的代表執行陣地指揮職務。(十)沈陽方麵反應如何,有無準備增援意圖。(十一)徐向前同誌指揮之臨汾作戰,我以九個旅[其中隻有兩個旅有攻城經驗]攻敵兩個正規旅及其他雜部共約兩萬人,費去七十二天時間,付出一萬五千人的傷亡,終於攻克。我軍九個旅[約七萬人]都取得攻堅城經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大勝利。臨汾陣地是很堅固的,敵人非常頑強。敵我兩軍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鬥爭。我軍用多數地道進攻,敵軍亦用多數地道破壞我之地道,雙方都隨時總結經驗,結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獲勝。如果我軍不惜傷亡,以兩個月時間奪取長春,你們估計是否有此可能局勢將會怎樣。軍委一日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