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誰都知道,何不前往投降他當即約政務處長左偕康麵談,左處長也持有同樣的主張。然後,他們又與跟隨杜聿明出逃的徐州市各機關負責人商量,大家也都表示讚成。於是,杜聿明指揮部機關人員和國民黨徐州黨政機關人員臨時組成了一個隊伍,取名叫“非戰鬥人員還鄉隊”,他們決定走到解放軍的陣地上去投誠。出發前,特別規定誰也不準攜帶武器,如果發現攜帶武器就要逐出本隊。這是一支人數巨大、情緒慌亂、組織鬆散的類似難民的隊伍,集合起來很不容易,出發的時候更是人聲鼎沸。剛走出幾裏地,就遇到突圍的國民黨軍與阻擊的解放軍發生戰鬥,“非戰鬥人員還鄉隊”被夾在戰火中間,混亂了一陣之後,沒有被打死的全都跑了回來。
然後是李彌的立場發生了動搖。李彌回到兵團部後開會布置突圍,但軍官們普遍說準備不足,最好等到天亮之後再說。派出去的偵察隊回來報告說,東北方向解放軍的部隊很多,而且工事堅固,恐怕無法突出去。這時,杜聿明的電話來了,詢問偵察的結果,李彌表示他的兵團突圍出去很困難。接著是邱清泉的立場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他給杜聿明打電話說:“壞了!壞了!今天攻擊全無進展,西麵和南麵共軍陣地重重,無法全軍突圍,簡直是自我毀滅!這樣做如何對得起老頭子”邱清泉的突然變卦令杜聿明措手不及。
杜聿明意識到突圍計劃要泡湯了。他馬上與李彌取得聯係,李彌立即表示同意邱清泉的建議。但是,當杜聿明給孫元良打電話的時候,第十六兵團部的電話已經不通了。
六日晚上,距離孫元良兵團陣地最近的李彌兵團的官兵聽見了劇烈的爆炸聲,那時孫元良兵團的官兵正在炸毀大炮和多餘的彈藥。然後,孫元良兵團所在的高樓方向炮火連天,孫元良急不可耐地單獨突圍了。
孫元良兵團的單獨突圍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此時,第十六兵團總兵力約為三萬兩千多人,按照以師為單位的突圍計劃,順序為:一二二師打頭,接著是第四十一軍軍部、一二四師、兵團部、一二五師和第四十七軍軍部,一二七師擔任後衛。各部隊將重武器和裝甲運輸車全部炸毀,並規定避免與解放軍的阻擊部隊硬打,要求采取鑽空隙迂回的戰術。黃昏十七時,兵團部移動到一二五師師部的位置,孫元良本人到達第四十一軍軍部,接著突圍行動開始了。走了不久,兵團部和直屬隊的隊伍就被第四十七軍炮兵的馬匹衝亂了。官兵們逃跑心切,撤退的方向本來是向北,但越走越往西,四處響起劇烈的槍炮聲,人喊馬嘶,驚天動地。更可怕的是,當先頭部隊和阻擊的解放軍接戰後,附近的部隊不但根本沒有突圍的跡象,在通過邱清泉的第五軍防線的時候,第五軍竟然向孫元良的突圍部隊猛烈開炮,孫元良兵團受到解放軍和邱清泉的前後夾擊,在黑夜中頓時亂成一團。兵團副參謀長熊順義與孫元良失散,逃跑中遇到一二七師三八〇團團長孟達觀。他隻有跟著這個團繼續逃跑,半夜逃到第五軍的縱深陣地,這才知道其他兩個兵團改變了突圍計劃,根本沒有行動。此時,在第五軍陣地的北麵,炮聲、機關槍聲大作,照明彈、信號彈騰空而起。熊副參謀長想,若不趁此機會突出去,待在第五軍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於是帶領三八〇團繼續向西突。誰知剛走出第五軍二〇〇師的前沿陣地,該師的大炮機槍就向他們開火了——“打得死傷枕藉,慘不忍睹。雖經一再向熊笑三交涉,但均無結果。拂曉後,我率領該團殘部重返包圍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