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背景下完成小說的。
這篇小說的完稿,除了父親在冥冥之中給予的力量,我還要由衷地感謝生活中的一些人。說出來隻是想真誠地道明一個事實:曾經是很多愛心人士的愛心,促成了我的愛心旅程。而這旅程肯定不會結束,肯定還會繼續--我相信會有人前來接替和支持我的工作,和我一起走下去!
這些愛心人士當中,我要特別說一下山東的一位先生(因他個人請求這裏不寫姓名)對於草原孩子的真誠幫助。我記得在學校最困難的時候,他自己並沒有錢,向別人借錢來幫扶我們。他的話:我比你要富有一些,因為我還能借到錢,你卻不能!這句話,我和孩子們會用一生時間來記著。他像我的兄長,像孩子們的親人。感謝他!
再是一位藏地唐卡畫師,一直從行動上支持著我。我工作的時候,經常是需要走長路的,騎馬,到大山深處,邊遠的地方,無公路的地方,路程涉及藏區大山裏的很多個草原鄉鎮。在那些行走的歲月裏,他就像一個親人,我走到哪裏,他總會想方設法找一些當地朋友幫忙,讓我感覺安全、踏實。
不得不提的還有出版人*先生,幾個月以來,他對《酥油》傾注了很大心力。一個公務繁忙的出版人,能夠親自去看稿,真的令我感動!我對他的感動還在於他對作品的熱情,或者說對陌生新作品的熱情。那種熱情,像是天性裏帶來的。他給新作者、新作品帶來一種希望。
還有《酥油》的編輯王淩米,為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
編輯主任辛海峰,在小說後期工作中,為小說所做的努力更讓我感動。與他溝通時間並不長,但效率非常高。他的認真,事無巨細的態度,讓我敬佩!
由衷地感謝他們!
另外還有兩位令我難忘的作家。一是安慶的甲乙老師,幾乎從我著手整理小說開始,一直耐心細致地看稿,提出很多寶貴建議。有一天,他說,你能出一本書,比我自己出一本還讓我快樂!這話,意味深刻。也隻有像他這樣地,從我上高原一路看著我走過來的人,才明白其中的滋味。一是合肥的孫敘倫老師,在定稿前對小說一字一句看下來。記得我到合肥,正是一場大雪,天很冷,他送我離開,站在風雪中一直目送很遠......小小的溫暖我也記得!我想,在最困難、最孤獨的時候,別人給我一滴水,也是我的河流!是的,是很多這樣的愛心人,很多這樣的關愛,在一路溫暖著我的工作、寫作。
感謝他們!愛,會讓世上每一個孤單的孩子,眼睛裏有光!
酥油(第一部分)
上篇
點起一支迷香
我要說一個迷香一樣的故事
讓你慢慢來聽
慢慢撫摸它的靈魂
想象自己是那個酥油一樣的女子
有著酥油的精煉、酥油的光
她藤條一般的柔韌愛情
也是你的夢想
那些明亮的孩子
也是你的希望
縱然那個青年漸行漸遠
他結愁的背影
也是你的牽掛
他身體匍匐的地方
也是你的天堂
訴說
"蔣央,當我再次提起筆來寫信,你知道我們已經分別了多久?是的,整整三年!你好嗎?和湛清結婚了嗎?我想如果能夠趕上你們婚禮,我要帶上月光。我給你當伴娘,讓月光給湛清當伴郎,我倆為你們獻哈達......
唉,你肯定要問:月光是誰?
他啊,是個放馬的,種青稞的。一半牧民,一半農民。並不會說漢語,也不會寫藏文。他就是一個十足本分的草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