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打擾梁雨潤的工作,我隻讓司機小朱悄悄送行。我原以為平遙南長壽村的農民集體上訪事件不會再給梁雨潤增添任何麻煩了,可後來才知道,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還是先從這事的由頭說起。2005年,山西省農科院所屬的強盛種業公司與平遙縣洪善鎮南長壽村種糧大戶任某簽訂了200畝的玉米製種協議,即任某在這家種子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為種業公司種植玉米種子,其收獲的玉米種子全部由種業公司按高於市場價大約一倍多的價錢回收。第一次試種獲得豐收,任某喜氣洋洋。
第二年續種時,南長壽村的農民與強盛種業公司簽訂了750畝玉米種子種植協議。於是種業公司按機械種植的用種量給南長壽村農民發放了相應的玉米種子,南長壽村的農民精打細算,沒有采取機械種植,而是改用人工種植播種,結果省下玉米種又多種了100畝。多種就多種唄,每畝35元的種子費對農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數目,種業公司也認可了南長壽村的做法,村民們更是高興,紛紛從自己承包土地中挑選出最好的地塊和澆灌好的田壟作育種耕地。南長壽村地處晉中,曆來是種玉米的好地方。如今又有種業公司的技術人員指導,加上新種子收成後的價格那麼誘人,於是村上農民辛勤勞作,使得所有育種玉米長勢茂盛,一天一個樣……數月過去,育種田的玉米確實與眾不同,不僅稈壯葉綠,而且玉米穗長得格外粗大,個頭比普通的玉米穗大出近一倍——穗大才收粒多嘛!農民們看著又大又粗的玉米穗樂開了嘴。收獲季節將至,農民們小心翼翼地掰開那些又粗又大的玉米穗,卻全都傻眼了:原來那些又粗又大的玉米穗根本就沒長幾粒玉米,有的幹脆顆粒不長……這是咋回事?村民們急忙找任某,任某也傻了眼。技術員呢?我們可都是按他的要求種植的,咋種成這個樣了?他人到哪兒去了?技術員早回太原了!他也弄不明白是咋回事。有人垂頭喪氣地告訴農民們。
這、這這……種業公司怎麼可以用假種子坑害咱嘛!他們想讓我們喝西北風呀?那一天,南長壽村的250多戶參與種植玉米種子的村民們陷入了絕望的境地。“不行!他們這樣坑害農民,我們堅決要求他們賠償!”村民們把問題反映到村委會,村幹部同樣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於是一起研究決定向強盛種業公司提出賠償要求。地裏的玉米長得如此怪異,強盛種業公司認為既有氣候方麵的原因,也可能有技術上的缺陷。他們答應農民們的要求,願意給予賠償。2006年10月29日,梁雨潤在勸說南長壽村村民。一個要求賠償,另一個同意賠償,這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然而在如何賠償的實質性問題上,南長壽村農民與強盛種業公司出現了嚴重分歧。南長壽村的農民提出的賠償條件是:850畝所種玉米育種地基本是絕收,種業公司應按照種植普通玉米的正常收成賠償。種業公司說:不管怎麼說,玉米棒子上總還長了不少玉米粒吧,要賠我們也不能按絕收來賠。農民們說:十根玉米棒子上的籽兒加起來還沒有一百粒,不算絕收算什麼?種業公司依然堅持:要按絕收賠償我們不接受,我們隻能在收購價格上作適當調整。農民們火了:你就是20元一斤,我也沒有啥可賣給你的,你這也算是賠償?不行,必須得按絕收賠償!絕不絕收也不能是你們說了算嘛!我們找人現場測定,估出產量後再討論賠不賠的問題。行啊,玉米稈還都在地裏插著,你們派人去估產好了!
農民們和種業公司各持己見,等現場估產後再論賠償問題。數日後,種業公司派人來到南長壽村,在育種玉米地裏左看右摸,最後告訴村民,他們的估產為每畝可收240斤。考慮到農民的損失情況,公司願意每畝按這個產量為依據,將原先擬定的收購價每斤1元4角提高到2元,如果同意這個方案,所有種植育種玉米的村民們可以上公司來領取賠款。姥姥的,我們哪兒去收每畝240斤嘛!種業公司坑了一把我們,現在又想樹牌坊不是?沒門!村民們一聽就來火了,走,告他們去!南長壽村的村民們先是到了平遙縣工商局。縣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強盛種業公司在太原,就是要告狀,也得到太原工商部門去。太原就太原,他們坑害農民,到哪兒我們也不怕!於是農民們派出代表找到了太原市的工商局。看著農民們拿來的一捆捆隻有茭穗、沒有玉米粒的棒子稈,工商局領導義憤填膺:這樣坑害農民的事件,我們一定為你們主持正義!南長壽村民代表們聽了這話後熱淚盈眶,如同盼到了救星。可就在當天,他們接到工商局負責人的電話,說你們南長壽村的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受理,你們真要讓種業公司賠償,恐怕得到法院去解決。為啥?白天你不是答應得好好的,咋轉眼就變卦了?農民不理解。工商局那位領導支支吾吾地回答說:這事……我們實在不好受理。打官司我們也不怕,打就打!村民們不信這邪。但有人馬上不支持這樣做:現在打一個官司,沒有幾個月下不來,我們幾百畝的玉米地總不能讓玉米稈一直豎在地裏,冬季麥子還種不種了?就是。他們種業公司在技術上出了問題,就是對我們農民的一種嚴重坑害。糧食種子是一種生產資料,誰坑害了農民,工商部門沒有理由不受理!有人告訴農民們:這是一起典型的坑害農民事件,工商部門應當管。走,我們上省工商局去告!如果他們還不管,我們就讓新聞媒體曝光!農民們天天看電視,天下的道理多少也知道一些,於是他們來到省工商局。“五天後回答你們。”省工商局的人告訴南長壽村的農民說。第四天,農民們得到的回答是:不予受理。這是咋啦?誰都不想受理?好吧,讓大夥兒來評評到底是咱農民不講理還是他們種業公司缺德!9月28日,《山西晚報》將南長壽村民種植育種“玉米光見棒子不見籽”的事件在報上刊出。“這回看他們種業公司的臉麵往哪兒擱!”農民們手捧報紙,笑嘻嘻地等候有個公平說法。哪知日子一天天過去,人家種業公司方麵依然石板一塊,要想獲賠,條件依舊。農民們沒轍,一商量,看來得把事情鬧大了才解決呀!走,咱們上省城找省委領導去!有人一挑頭,村上那些種植育種玉米的農戶立即響應。這下了不得,你要去,他也要去!嘩啦一下,一點人頭,有160多個!“走!要想不喝西北風的,就上省城去嘍——!”農民們決意要拚老命奪回損失了!他們發動自家的農用三輪車,管它能不能進城,上路了再說!於是浩浩蕩蕩的要求賠償的隊伍,駛向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