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2 / 3)

因為火災事件,學校為了獎勵洛衛國的勇敢機智,免除了他所有的學習書本費用,這對於他來說可是天掉下來的餡餅。

洛衛國少了為錢奔波而集中了精力,學習更是日漸漸精進,最後如願如償的成了縣內第一名高考狀元,更是被當時一等一的學府收為了學員。

大學通知書到手卻成了洛衛國左右為難的湯手山芋,因為他是明白像京城那樣的大城市,是絕對不是兩母子僅靠努力就可以渡過的生活。

如果僅是洛衛國一人上學,國家將會資助求學的所有費用,但為了照顧好母親,就是在外麵租房子這筆費用也不是洛衛國邊上學邊兼職所能承擔得了的。

沉思苦想之下,忠孝不能兩全,洛衛國便給了學校校長室寫了封信,內容為“可皆母同住校否”。

第四十六章 孝子縣令

更新時間2010-6-22 23:20:47 字數:

話說洛衛國寫信要求攜母上學,當時學校校長收到這封信可是氣得不輕,你洛衛國隻不過是省內的狀元爺就矯情放肆至此,竟然上學還要母親在身邊照顧

校長便給洛衛國回了封信:幼獅躍崖,弱鬆迎風,本之能事,更況萬靈之主乎?如若羽翼未豐,不飛也罷

洛衛國收到回信也就死了上學這條路,便又背起老母親回到鄉下,做起了全職農民。

現在的洛衛國可不是以前的目不識丁土鄉下蠢民了,回鄉就要做出一番成就來,雞、鴨、鵝、牛、羊、豬得多養,村口那口魚塘今年也要包下來,青磚瓦房不再是夢中之物,而是觸手可及的計劃成果了。

洛衛國是鐵了心思要靠雙手打拚起家,外界卻為他的事情鬧得了滿城風雨。

為什麼呢?想象一下,一名堂堂的狀元爺居然沒有來上學。這可是天大的新聞,洛狀元所上的學校可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學府,能從裏麵出來的無一不是國之棟梁,如能更進一步,放出來就是處級、廳級領導了。

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這大好前途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新聞報紙媒體傾巢而出,誓要揭開這個迷團。

學校這時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便說出了洛衛國的攜母上學的無理要求。

事態明朗,社會輿論便分化為了兩派,一派的主張是須黃小兒的異想天開,學校應該盡力挽救這頭迷途的羔羊,這是學校應盡的職責,而不是輕率的言放棄。結論是狀元爺有錯,但學校反應過度了,處理頗為不妥。

另外的多數派觀點是,全國學子千千萬萬,他洛衛國隻不過是紅旗下院中一花草罷了。現在隻不過考了個第一就敢與學校叫板討價還價了,倘若出到了社會成了精英一員,那還不與國家對著拍案?此股歪風不可長,理應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兩派僵持不下之時,國家央視卻在訪談節目中播放了洛衛國蹲在市集賣雞鴨、上山種樹、下塘放魚、在院子與病癱母親歡笑暢談的片斷。

這下大家都明白了,不是母攜子行,而是子攜母行,校方是誤會了洛狀元的孝意了。

兩派人為了個偽命題火拚了一大埸,最完美的真相就擺在了眼前,自是化幹戈為玉帛,同聲稱讚社會好風氣。◇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洛衛國也特例的得到了學校關照,特意的讓他在教授級別的褔利小院子與母同住,綿盡床前孝子的義務,又不防礙學業進修,這個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