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論在世界上造成了一定的印象,辯證唯物論亦然。但就這兩種理論來說,明確物質與精神之對應關係的渴望隻是部分地獲得了滿足。貝克萊大主教①偏重於精神方麵,取消了物質,其手段雖然巧妙卻不能令人信服,而唯物主義則把精神推到了一種朦朧而不可理解的從屬地位。隨著E=me2的出現,平衡不僅重新建立起來,而且所依據的法則具有一種至為優雅的單純性。

人們亦可進一步說:E=MC2使人類神秘的本能和感官的需求同時得到滿足,其情形猶如一座神奇的教堂,上麵的石塊逐級分解為崇高的抽像概念,諸如信仰、希望、仁慈,然後再體現為永久的搏動,以便重新組成一座無比和諧的建築物。

或者:E=MC2表現了化身②的秘密,它和基督同樣影響著世界,並且出於同樣奇跡般的原因。

【① 英國哲學家(1684-1753),主觀唯心主義者。】

【② 指神下凡而化身為基督。】

結論是,E=MC2是愛的象征,在這絕對的愛中,禸體和精神的完美結合達到了永恒的心醉神迷的境界。

《E=MC2或一個思想的故事》作者:[法] 彼埃爾·布勒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第一章

小路坡度平緩,伸向城市,日本的貴賓步履輕快地走著。皇家科學院為表示敬意,派來大批學者和將軍簇擁在他的左右。這一年的春天來得早,空氣溫和,櫻花滿枝。遠處,大海波光粼粼,酷似地中海。

阿伯特·愛因斯坦以參觀一座著名的寺廟為由,堅持要步行做這次郊遊。歸途中,他細細玩味著置身於大自然中的輕鬆。連日來,頻繁的官方會見和宴會使他疲憊不堪,隻是為了不拂主人的美意,他才勉強自己出席。他是個純樸的人,喜歡在鄉下靜靜地冥想。如果陪同少一些,如果日本人不是為了對他的發現表示欽佩而殷勤好客到改變自然風光的話,他本來會更喜歡這次晨遊的。

前一天晚上,當他表示了要做這次遠足的願望之後,數百名工人連夜把這位西方偉大學者所要經過的道路點綴得莊嚴堂皇。本來要討他喜歡,結果卻使他有些悒鬱不歡。小路兩旁,立起了長長的標語牌,擋住了人們的視線,而每塊標語牌上都用巨大的白字寫著公式E=MC2。

他走在前麵,左右是市長和資格最老的一位要人。稍後是吉,一位負責裝飾的日本學者。和他的一名學生。

“多麼偉大啊,”學生說,“這個人是多麼純樸啊!”♀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他的偉大來源於他的純樸。”吉停住腳步說。

“這是什麼意思,老師?”

“別的一些人也發現了線索。一位法國物理學家距離發現僅咫尺之遙。在德國,好幾個有頭腦的人接觸到了真理。而當他把這一真理公布於眾以後,我自己,我當然算不了什麼,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是這樣,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們大家都陷到過於複雜的用語中去了。我們心裏這樣表述我們的直覺:經過似乎是……愛因斯坦來了,他隻是說:因為如此,所以如此。天才在思想的概念化中閃現,通過如此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學生折服了。他們繼續向前走去。吉又說:“他從未做過一次實驗來檢驗他的理論。”

“這可能嗎,老師?”

“從未做過。他的大膽掀起了軒然大波,辯論、頌揚、批評和卑鄙的辱罵,暴風雨般襲來。但是,當一批英國天文學家在天空中發現了他的結論的首批證據,而使誹謗他的人啞口無言的時候,在新物理學家中,惟有他一個人對勝利不予聲張。他的天才無須鼓勵,他對實驗證明不屑一顧。我們日本人,我們不能理解一個人可以對輿論如此無動於衷。直到今日依然如此。為了使真理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為了征服那些還不承認他的人們,他的弟子們運用完善的儀器搜索著天空和大地,而他卻拿一支鉛筆一張紙,走進了工作室。他隻是試圖以純粹的思索來發現更為崇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