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解密風暴衝擊波 (2)(1 / 3)

第四,必須麵對部分國家輿論譴責。墨西哥和土耳其難掩惱火。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說:“我對美國的間諜行為感到擔憂,他們一貫愛四處插手。”土耳其官員則稱,美國作為世界主要強國的形象一直在衰退,維基解密事件是“最新一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說:“我們不會把俄美關係與任何泄密相聯係。然而,這些泄露的秘密透露了內情,展示了評估和判斷背後的懷疑論調,而這在國家外交政策中占據了主流地位。”

為了挽回損失和消極影響,美國國務院開始采取行動。

美國國務院似乎早有準備。在維基解密隻是宣稱、尚未公布外交電報之前,美國國務院就提前知會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挪威等盟國,美國外交官更是奔波於各主要盟國首都打預防針,極力避免雙邊關係受到影響。不少國家領導人或官員在公開場合對泄露的尷尬內容不置可否。泄露電報是在11月28日晚公布的,美國駐德國大使墨爾非隨即在電視上道歉,同時在29日早晨出版的德國《畫報周刊》上發表聲明,譴責維基解密,指其是對人類之間相互信任的一種極大破壞。德國政府高層很是配合,相繼發表電視講話,一方麵譴責泄密行為,另一方麵強調不會影響德美正常外交關係。

為避免外交官員工作時遇到危險和困難,同時擔心美國外交官和情報人員可能因此麵臨生命危險,美國計劃對全球的使領館以及軍方和情報官員進行“大洗牌”。美國一位高級保安官員表示:“我們將撤出部分最佳的人才,因為他們敢於對他們駐守的國家作出真實的彙報。”美國國務院、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已緊密合作,在未來數月更換一批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的職員。即便如此,美國要想重新獲得盟國的信任,也“得花2~5年的時間”。

現在,維基解密浪潮正將更多國家的外交人員“拉下水”。澳大利亞兩家報紙《悉尼先驅晨報》和墨爾本《時代報》以醒目標題報道新加坡三名資深外交官針對一些區域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的政局發表了一些頗具爭議性的看法。相信新加坡政府難免感到尷尬,但外交部沒有必要去做什麼修補工作,因為官員原本就沒想到私底下的談話會被公開,所以才能坦誠地發表個人的想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不過,也有美國官員對維基解密事件帶來的負麵影響輕描淡寫。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未來的發展表示樂觀,他表示:“這一事件是否令人難堪?是的。是否令人恐懼?是的。對美國外交政策造成的後果呢?我認為將很小。”蓋茨還說,各國政府與美國打交道,原因在於這符合他們的利益,並非因為他們喜歡和信任美國。

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評論稱,維基解密事件除使美國的可信度受到損害外,給美國的形象造成的損害“並不是很多”,事件中最糟糕的頭條新聞是國務卿希拉裏要求下屬收集關於聯合國工作人員的信息,但整個事件的影響局限於給美國國務院造成難堪,迄今隻會影響美國在全球輿論的支持率,而且影響還不大。

美國泄密的外交電報在實質意義上沒有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重要情報,既沒有泄露美國的全球外交和目標所向,也沒有泄露重要軍事機密,更沒有泄露美國與盟國的內幕交易。內容大都是些陳年往事,無關痛癢的消息,不涉及各國的根本利益。之前泄露的美國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秘密文件,也沒有什麼令人震驚的內容。事物總是具有兩麵性,所謂否極泰來,維基解密反而給美國的外交也帶來某些正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