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初稿原為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項目的成果,後來又經反複修改定稿。全書主要體現中國傳統學術整體性與互動性的精神原則,著重從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互相聯係、互相促進的角度,去研究魏晉南北朝文藝批評的生成與特點,以拓展這一研究領域的空間。中國文學批評史自古代以來,一直在詩文評的平台上運行,近代以來,又被西方文藝學覆蓋。而今,這種狀況受到挑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一方麵受到新興學科的影響,另一方麵又向傳統回歸。本書有鑒於此,力圖從中國傳統學術一體化與綜合性的自身形態出發,去研究中國文藝批評史。而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之關係,正好彰顯出這一特點。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助於突破現有的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研究的局限,使中國古代文藝批評,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藝批評的研究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在課題的開發與寫作中,承蒙各方的幫助與指導,受益匪淺。海南師範大學的周泉根博士不僅為全書作了校訂與補充,而且還為全書的文獻索引做了許多工作,使本書增色不少;何世劍博士為本書的庾信部分提供了資料。全書的第五章《西晉太康文人與文學對話》是由我的博士生廉水傑寫作初稿、最後經我修改定稿的。他們的真誠幫助,使我深為感動。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使拙著得以問世,在此也深表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