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湊字數(3 / 3)

傳奇類科幻的主要事件既不是科學預言、也是不創意,而是其它類型文學裏都有的故事套路。比如戰爭、冒險、偵探、愛情等等。在雨果·根斯巴克為科幻小說定名前,科幻小說被賦予許多名稱,其中主要的一個就“科學傳奇小說”

對於傳奇類科幻,雖然以前並沒有人把它們單列成一類,但許多科幻作家們對此作過描述,如:“今天我們所認識的科學幻想故事。雖是各種故事中最年輕的一種。但與源流最為久遠的探險故事,卻有著深厚的淵源,有時甚至難分彼此。涉獵過科幻小說的讀者都會發覺,在這些作品中,很大部分都有探險的成份”(李偉才《超人的孤寂》)

“太空戰鬥代替了羅馬的競技場,地球人殺外星人代替了獅子和基督徒的戰鬥。”(布賴恩·奧爾迪斯《世界科幻文學運動》轉引自《九七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

“科幻裏新奇、吸引人的東西,等於武俠裏的機關布景、比武時各種招術一樣。”(張係國《台灣科幻小說精選》)

如果單就數量而論,中外科幻文學積累到目前為止的全部作品中,傳奇類科幻小說占了大多數。比如“太空劇”,比如衛斯理係列中的科幻作品,主要便是傳奇類科幻。阿西莫夫雖然擅長創作創意式科幻小說,但他的代表作《基地三部曲》是典型的傳奇類科幻。

不少對科幻文學持“正統觀點”的人輕視傳奇色彩的這一門類,甚至認為它們是“偽科幻”、“邊緣科幻”。筆者對此是不敢苟同的。傳奇類科幻並非不能達到藝術上的高峰,隻不過它的核心與科學無關罷了。

切不可認為,傳奇類科幻小說就是通俗類科幻小說,作者寫作這類小說都是出自商業目的。事實上,許多作者愛寫這類作品,隻是抱著遊戲性的動機。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創作猶如兒童的遊戲,兩者均以認真的態度和極大的熱情創造出一個幻想的世界。《文學理論要略》童慶炳主編,8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如果說,其它類型的科幻小說在這方麵表現得還不是太明顯的話,那麼傳奇類科幻小說突出地體現了創作的遊戲性質。

反科幻

[編輯本段]

反科幻指的是,小說的主要事件假借了典型的科幻小說中的超現實情節,但最後卻證明那些超現實現象並不存在。

反科幻裏最有影響的代表作是美國電影《摩羯星一號》:美國政府為了同蘇聯進行太空競賽,偽造了一次“登陸火星”之旅。三個宇航員在一處秘密基地搭起的火星布景前表演太空飛行。事後,美國政府欲殺之滅口,一個幸存者曆盡艱辛,闖入公眾視野,揭開真相。

小鬆左京的科幻短篇《抉擇》就是一篇典型的反科幻小說。主人公來到一個秘密經營時間旅行的地下公司裏。對方告訴他,公司是由從未來回到現在的人經營的。他們都是反抗“時間管製”的英雄。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性。如果顧客交足夠的費用,他們就可以送他到選擇好的那個“可能性”中。和一步到位的時間旅行不同,顧客仍然處在原來的時間裏,隻是未來會一點點變得不同。為此,他們播放了三種未來供主人公選擇:科技發達的未來、田園風光的未來、被核武器毀滅的未來。

小說通過矮個子男人的口講述了大量時間旅行的知識,煞有介事,構造了一個真正科幻小說的氛圍。最後,主人公選擇了被核武器毀滅的未來去冒險。小說詳細描寫了他通過時間選擇裝置的感受:完全的黑暗、頭痛、眩暈、惡心……但實際上,三段未來世界的圖像是科幻電影剪輯,穿越時空的感覺是騙子們用藥物形成的。整個時間旅行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中國科幻作品《郝拉德教授的時間跳躍器》也是拿時間旅行開玩笑的反科幻小說。這篇小說裏的異象比《抉擇》更多:未來人可以透過時間機器而不發生碰撞,時間旅行家看到了自己的墓地,他想抓住未來世界的石頭卻抓了個空……結果這些都是心理醫生郝拉德醫治心理病人托馬斯的安排。

拿外星人開玩笑的反科幻小說也有不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作家江戶川步亂的《宇宙怪人》。在這篇小說裏,一個能夠淩空飛行的外星人大鬧東京,而且神龍不見首尾。最後人們才偵查出,那是一個名叫“怪人十二麵相”的民間科學家設計的騙局。

反科幻小說不都是諧趣小品,也有嚴肅風格的正劇和長篇。日本作家鬆岡圭佑的成名作《催眠》就是一個代表。該書1997年10月一經問世,即榮登暢銷書排行榜,迄今銷量已逾百萬冊。它還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小說一開始,便是一個神秘女人出現在風雨交加中,機械地聲稱自己是宇宙人。但最後經過反複偵查和嚴密推理,發現她實際上是一個人格分裂症患者。

更有些作家利用反科幻小說的特點,表現深刻的主題。英國女作家托尼斯·李的短篇科幻小說《過眼煙雲》就是一例。該篇的主人公賈娜是個離群索居,百無聊賴的中年女子。終日想入非非。有一天,她遇到一個跳傘的飛行員,這個人在落地時頭部受傷,失去了記憶和自理能力。賈娜認定他是外星人,將他帶回家,視為上帝的禮物藏起來。在相處中,她怎麼看怎麼覺得飛行員是外星人,認為他的周圍布滿了奇跡。在小說中,那些奇跡都是典型的科幻小說的情節,但卻一件也沒有真正發生。最後,偏執的賈娜槍殺了飛行員,並將他偷偷埋藏。整篇故事裏所有“超現實”情節都是賈娜的胡思亂想。這篇小說傳神地描繪了“自我中心性格”,既把幻想當成現實的不良性格傾向。

對於筆者給出的科幻小說的定義來說,反科幻小說是一個漏洞。嚴格地講,由於沒有任何超現實情節,這類小說完全應該被劃分出去。但是,這類小說又完全是從科幻土壤上誕生的。它的作者往往是典型的科幻作家,作品發表在科幻雜誌上,給科幻迷看。並且,也隻有科幻迷,才能看得懂其中的機關。《摩羯星一號》被收錄進英國人主編的《彩圖科幻百科》。說明一些外國科幻研究會者也注意到這個反常。

元科幻

反科幻確實是科幻中的異類。但它的數量很少,影響也小。另一類科幻小說數量和影響都更小,但在邏輯上必須要把它們劃分出來。因為它們無法歸入其它類型。那就是元科幻。元科幻作品的主要事件來自其他人的科幻作品,或者以現實中存在的科幻作家為事件發起者。它們顯然是一種文學遊戲,是科幻界人士向前輩和朋友致敬的方式。但這類作品又完全是科幻文學,而不是一般的傳記:它們的情節是超現實的。

在《1997年美國最佳科幻小說集》中,有一篇名叫《哥倫布號》的小說。小說中的人物前往美國佛羅裏達的坦帕,考證凡爾納《大炮俱樂部》中的那尊巨炮是否真的存在。作者詳細地描述了鑄炮的現場,把凡爾納小說中的虛擬現實變成自己的虛擬現實。同一個選集裏,還有一篇名叫《一個貧瘠之冬天》的作品。作者沃爾夫頓以威爾斯在《星際戰爭》中描寫的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為背景,描寫了英國本土之外的戰場。在科幻片《新科學怪人》中,“弗蘭肯斯坦”的孫子生活在二十世紀,是一名醫學家。他完全不相信祖父曾經製造過“科學怪人”。但是,祖父一個仆人的孫子找到他,帶著他找到了祖父的秘密實驗室,並且又製造了一個科學怪人。這個科學怪人誕生後,所經驗的事件和瑪麗·雪萊的原著幾乎完全一樣,隻不過每個事件的結果都是喜劇。

還有一些元科幻作品以真實的科幻作家為素材。在《科幻之路》第四卷中,有一篇名叫《2080年的世界科幻小說大會》的趣聞。小說以被毀滅性戰爭拉回到中世紀的人類社會為背景,描寫了2080年一群科幻作家,劃著木船集中到一起,點起油燈,紀念以前的科幻作家。被提到的有拉裏·尼文、菲利普·迪克等人,還有一些真實存在的科幻電影,如《異形》。

無獨有偶,在《想象力宣言》的結尾處,也有韓鬆的一篇元科幻作品《星河的生日》。小說以科幻作家星河過生日,一些科幻界朋友前去祝賀為情節。時間定為1998年七月十日,是這篇作品創作時的幾年後。小說中不僅有星河,還有吳岩、淩晨、韓建國、於向昀、嚴逢等人。所有這些人都事業有成。而他們各自的事業,在創作小說的時候還隻是個萌芽。

顯然,這些元科幻作品隻是科幻圈內部自娛自樂的文字遊戲。外人無法理解其中的樂趣。它們存在的意義,在於證明,科幻圈已經形成了一個文化圈。在這個圈子裏,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規則、甚至,自己的傳統。

【不同風格的科幻】

[編輯本段]

一、抒情類科幻

[編輯本段]

抒情類科幻多具有散文特點。它不以題材見長,而是文筆優美,感情婉轉愁悵為特點。雷·布雷德伯裏是抒情類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作品,如《濃霧號角》、《火星紀事》等等,都有懷舊傾向。而抒情風格則是這種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岡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來臨,人類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區無法居住。主人公裏德留守在家鄉,目睹著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屍體,成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全篇並沒有什麼離奇的情節。主要篇幅都用來描寫裏德的戀鄉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描寫了一個外星殖民者對地球的懷念。情節淡化到極點。薑雲生甚至直接將它稱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說。

中國科幻作品裏,抒情作品極少。可以舉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饒駿合作的《飛越海峽的鴿子》。

二、荒誕類科幻

[編輯本段]

荒誕手法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重要特點。這類作品以反邏輯的敘述方式,映照出現實社會本身的荒誕色彩。在科幻作品裏,運用荒誕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設邏輯”。並且要用邏輯性的語言來講清它們。

詹姆斯·岡恩是運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他的《來自外星球的禮物》、《綠色拇指》、《玩具熊》等,時空錯綜複雜,變幻莫測。把這些小說與他傳統敘述風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長生不死》、《人類之聲》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間的區別。

中國科幻作家中,韓鬆是使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幾乎所有短篇都難以理清邏輯脈絡,更多是刻畫出一種雜亂、怪誕、莫明其妙的氣氛。《逃出憂山》是荒誕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鐵》、《赤色幻覺》、《超越現實》等等,也有濃厚的荒誕色彩。同時,韓鬆還創作了比較寫實的科幻作品,如長篇《2066之西行漫記》,短篇《青春的跌宕》,把這兩類作品放到一起比較便可以看出,作者對荒誕風格的追求是一種創作上的自覺。

三、幽默類科幻

[編輯本段]

賦予科幻小說以輕鬆、幽默的風格殊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錯的例子。馮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輕鬆活潑地寫下了《巴恩豪斯效應的報告》。對戰爭狂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見長。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筆法必不可少。鄭淵潔的《黃金夢》也是少見的幽默科幻。其風格近乎無厘頭。王晉康作品風格偏重於厚實,大氣。所以輕鬆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標準》便尤其顯得突出。鄭軍的《蟲飛蟻走也驚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雖然許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輕鬆的談話,幽默的情節。但以幽默風格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現。這也算是科幻文學發展的一個小方向吧。

四、恐怖類科幻

[編輯本段]

恐怖小說被視為一個文學門類。甚至和科幻、奇幻並列為三大幻想文學門類(《想象的藝術——20世紀科學幻想、恐怖和幻想藝術》,美國弗蘭克·羅賓遜等編著)。筆者對此頗為不解。因為這是把題材和風格搞混了。任何題材,現實與超現實,過去和現代的,都可以被處理成恐怖風格,也可以不被處理成恐怖風格。恐怖與科幻是“橫”與“縱”的關係。

一部小說恐怖與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懸念。懸念不同於懸疑。懸疑是未解之謎,而懸念則是讓讀者能夠提起心,吊起膽的情節。它不一定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風格科幻片《異種》,開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學家接受到外星電波中傳來的遺傳信息,用它培育出一個外星人。這個人逃出基地,到處尋求男性,以便通過交配產下後代。而男人與之交配後便被她殺死。這部電影裏沒有懸疑,隻有懸念:外星異種如何去害人。處在危險中的人能不能逃脫她的殺害。

如前所述,從哥特式小說發展來的科幻小說,早期作品裏多具有恐怖色彩。《弗蘭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說。二十世紀後,它們被改編成許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爾納和威爾斯不以恐怖風格見長。但前者也創作了恐怖科幻《喀爾巴遷的古堡》,後者的《隱身人》、《摩托車諾博士島》也有明顯的恐怖色彩。在第五卷裏,筆者將介紹“大片”時代到來前的美國科幻電影。由於特技手法不過關,早期美國科幻片多選擇恐怖題材,通過製造懸念來吸引觀眾。上一章介紹的“新哥特科幻”,幾乎全部是恐怖風格的科幻。

說到恐怖科幻,還要提一個特殊的例子。被稱為“恐怖小說家”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題材,也有科幻題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寫了人的意識如何被改造為虛擬的電腦程序,後來被改編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區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說。不過,以筆者所見,這部封麵上印有“恐怖小說”字樣在中國發行的作品,風格上根本不恐怖,而是一部正劇風格的科幻小說。

【科幻中的藝術、科學】

[編輯本段]

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或許正是科幻藝術的最佳寫照。

科幻中的科學並沒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學、機械、電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題材。除了自然科學之外,社會科學同樣能作為科幻的素材。

實際上,科學可能性的大小必須保持適度的大小才能保證科幻的吸引力,對技術的幻想要求過於嚴苛往往限製了想象力的展開,而幻想的科學含量過低,則失去了科幻的本來意義。

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裏。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

科幻為人們提供了幻想的平台,文學文化交流的平台。它為人們接受某些超自然現象做了思想準備——在讀過科幻的人們中更容易接受或理解新的現象或未知的事物。科幻之所以是科學與人的橋梁之一是因為它具有前瞻性。並且這前瞻性具有警世的作用--它關注現在又高於現在,從現在預言未來,從現在中思考遠古,思考未來,思考人類、生物乃至地球、太陽係甚至整個宇宙的未來!它的題材既有厚重又有活潑,形式多樣,無疑激發了人們的從童年時期就有的好奇心。它的深厚的思想性與思考性是人智慧的精華,思想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