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向南極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南端,有一片亙古長眠、冰封雪裹的神秘大陸,那就是南極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點四周,周圍島嶼星羅棋布。南極洲的麵積,包括大陸及其島嶼共約1425萬平方公裏,為世界陸地麵積的百分之十,相當於美國和墨西哥麵積之和,是中國陸地麵積的1.45倍,澳大利亞陸地麵積的兩倍,為世界第五大陸。
南極幾乎完全是粉雕玉琢、潔白晶瑩的冰雪世界。在它1400萬平方公裏的大陸上,98%終年被冰雪覆蓋,即使在短暫的夏季,也僅有2%的基岩裸露出來。南極是地球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峰達5140米。高大的冰峰,皚皚的雪原,憨態可掬的企鵝,絢麗多彩的極光,杳無人跡的內陸,使南極成為地球上最為純潔和美麗的大陸。特別是南極的冰山之美,堪稱世界一絕,那鬼斧神工的冰雕雪塑,千姿百態,在陽光照耀下通體透亮,熠熠閃光、如玉如翠、氣勢非凡,凡是到過南極的人,無不為它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所傾倒。
南極之所以震撼世界,卻絕不僅僅是它的至美至純,更為重要的是它無比豐富的資源儲藏,是它獨一無二的科研意義,尤為讓許多國家魂牽夢縈的是南極作為地球第五大陸,是最後一塊沒有任何國家主權的地方。
資源和權益,成為全世界關注南極的焦點。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當時光倒流一億九千五百萬年,在那個遙遠得難以想象的年代,一個星球混沌初開,一塊巨大的地殼逐漸凝結在熾熱沸騰的地幔之上,這就是後來人類的衍生地——地球。
歲月滄桑,地球在自身不斷的運動中,表殼的大陸發生了崩裂,一分為二,形成地質學家們習稱的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之後,又經過兩千多萬年漫長的變化,大約在一億七千多萬年前,岡瓦納大陸又分裂為二,這就是東、西岡瓦納大陸。當時的東岡瓦納包容著現今的南極洲、印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再經億萬斯年的地質作用,這幾塊大陸相繼分離。約在五千三百萬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這兩個欒生兄弟開始了獨挑門戶的漫長行程,經過一千四百萬年的分離過程,約在三千九百萬年前,澳大利亞與南極洲最後分離。經逐漸漂移,南極大陸終於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科學家在研究大陸的分離與漂移時,意外發現地球南北兩極之間竟有一種驚人的巧合: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海陸分布正好相反。在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擴展的南極大陸四周是洋麵;而北極區域,以極點為中心向外發射的北冰洋四周,卻是陸地或島嶼。南極大陸和北冰洋麵積也如此接近,前者為1425萬平方公裏,後者為1321萬平方公裏。如果將兩個極區重合在一起,南極大陸竟然正好填充了北極海域。於是,有的科學家大膽推斷,這種現象的根源,可能出於某個地球發展史的階段,地球的北極遭遇了某種強大的宇宙壓力,這種神秘的壓力使北極凹陷,造成北冰洋平均深達1097米,並從地球北端通過地球內部傳導到南端,使南極大陸發生隆起,造成平均高度達2350米。
僅此一點,這塊大陸就足以讓人遐思萬端了!但天荒地老的南極大陸,神秘誘人之處還遠遠不僅於此。
據俄羅斯《真理報》獨家披露:冰封雪蓋的南極大陸可能就是地球人類的文明之源。這家報紙甚至強調:這一觀點得到世界上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支持。
愛因斯坦認為,數萬年前,北極不在北極點上,而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極也不在南極點上,而位於溫帶地區。那個時候的南極大陸,溫度適中,氣候宜人,非常適於生存。也許那個時候,得天獨厚的南極大陸可能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古文明。但是,由於後來地殼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南、北極都發生了漂動並逐漸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氣候突然變得非常寒冷。大陸被冰雪厚厚覆蓋。南極古文明被嚴酷的氣候環境扼殺。
相當一批科學家表示同意愛因斯坦的推斷。自第二次世界以來,南極大陸可能存在史前文明的設想曾被反複提到。不少曆史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都把注意力投向這塊冰天雪地的大陸。而一幅不可思議的古地圖的出現更是把這種關注推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