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什麼。筱兒到了出嫁的年紀,你母親和趙氏都在為她挑人家。你今年也十六了,雖說你娘親不在了,但你的婚事爹也沒忘。等筱兒和姌兒都出嫁了,你的婚事也要張羅起來。爹來給你提個醒兒,你自己也準備著吧。”萬平伯說道。
“是,女兒曉得,謝父親掛心。”冉凝知道父親之所以回來這一趟,並不是有多深的父女之情,隻是因為她是父親的女兒,所以父親勢必要操心一二。
“你若是有中意的,也可來與爹說,爹給你做主便是。”萬平伯說。
“是。”冉凝應道。北鑫王朝在婚事上尚算開放,女子遇到中意的男子,請父母做主亦不是丟人之事,如果兩情相悅,成就一段良緣,也是一樁美談。
不過在北鑫,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姑娘們出嫁的順序是要按年紀來排的,後麵的不能越過前麵的,否則前麵的會被人恥笑。所以即使嫡母與趙氏一直心不合,也不敢讓嫡女冉姌越過庶長女冉筱去,亂了長幼順序,以免被人說她為母不慈。
說完這些,又用了一盞茶,萬平伯便起身離開了,冉凝也沒遠送,隻送到房門口便止了步,連門檻都沒踏出。
冉筱的婚事再多人關注也不關冉凝的事,她依舊關著門過自己的日子,每天彈彈古箏,去祖父的書房裏找各種書來讀,或者有空閑的時候去街上逛一逛,買一些小玩意。
北鑫朝並不限製女子出門,即便是未出閣的姑娘也可以自由出行,但一些王公貴族還是會要求自家姑娘少出門,盡量不要拋頭露麵。而冉凝雖是萬平伯的女兒,按理說也應該遵守這樣的規矩,但奈何她祖父在的時候,從未阻止過冉凝出門,甚至鼓勵她出門看看,長些見識。
在老萬平伯看來,女孩子隻有見得多了,懂得多了,才不會被人騙了去。冉筱和冉姌都有母親在,老萬平伯不便多說,冉凝這個自幼失母又在他身邊長大的,老萬平伯自然希望她能擁有足夠開闊的視野,這樣即便有一天他去了,冉凝也足以讓自己安穩度日,不被左右擺布,毫無主見。
一早,冉凝梳洗完畢,就準備去嫡母那裏請安,府上的規矩冉凝是絲毫不敢怠慢的。就連嫡母抱恙,他們這些庶出的及趙氏也要守著規矩,按時到俞氏房門口站上一盞茶的時間,確定俞氏無需要她們問安,方可回各自房中用早膳。
剛走出房門還未出院子,萬平伯身邊的大丫鬟就匆匆走了起來,見到冉凝像是鬆了口氣,行禮問安後,說道:“好在趕得及,三姑娘,宮裏來人傳旨了,伯爺讓您到前廳去。”
冉凝眼波一轉,問道:“可知道是何事?”
“這個奴婢真不知。”大丫鬟說。
宮裏一早來人下旨並少見,府上的所有主子都要前去接旨也實屬正常,但按理說來傳話的應該是嫡母身邊的丫鬟才是,斷然勞煩不到父親身邊的人。冉凝那麼一問隻是想看看能不能探聽到點什麼,不過也沒指望太多。
“行了,走吧。”冉凝也沒再多問,跟著大丫鬟帶著碧竹趕往前廳。
冉凝走進前廳時,家裏人已經都到齊了,萬平伯正在陪著傳旨的公公閑聊。
“給父親請安,給母親請安。”冉凝先向父母行禮,然後又對傳旨的公公行了半禮,“公公好。”
這位公公冉凝見過幾次,在祖父還在的時候,這位常公公時常來傳旨,祖對這位公公很是敬重,所以冉凝即便是伯府小姐,也要給這位常公公一些敬重。
常公公笑看著冉凝,說道:“三姑娘客氣,伯府好教養。”
“公公過獎。”萬平伯連忙說道。別人不清楚,但他是知道的,這位常公公伺候了兩代帝王,頗受皇帝重用,萬萬得罪不起。冉筱和冉姌對其視而不見,隻當常公公是個奴才,他也不能當麵嗬斥,好在冉凝給他挽回了一些顏麵,不至於讓他得罪這位皇帝麵前的大紅人。
“既然人齊了,那老奴就宣旨了。”常公公說。
“公公請。”萬平伯說。
常公公走到主位前,接過小太監奉上的聖旨,“萬平伯庶女冉凝接旨。”
冉凝一愣,沒想到這道聖旨居然是給她的。不過她反應很快,立刻走到萬平伯身邊,隨伯府一幹人等跪下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萬平伯庶女冉凝,秀外慧中,才藝出眾,故召入禮樂司,封為樂師,於七日後入宮。欽此。”
聽完這道旨意,萬平伯愣了,趙氏愣了,就連少爺姑娘們都愣了。還是冉凝最先反應過來,俯身磕頭道:“謝聖上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