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42歲的魯迅(此時他已經開始使用這個名字了)在北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集《呐喊》,同時還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講師。
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魯迅講授《中國小說史》。這時,總有一個女學生會擠到第一排中間的座位上,特別崇拜地聽這個穿著補丁大褂的魯老師的課,這個女學生名叫許廣平。
1925年3月11日,魯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中向他求教“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等問題,信末的署名是:謹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魯迅當天就給她回了信,這令許廣平欣然不已。半個多月後的一天,許廣平就和幾個同學一起走進了老師魯迅的寓所。接著從3月到7月之間,他們之間便通信四十餘封,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下,兩人漸漸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8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出現了與校長楊蔭榆有關的風波,魯迅全力支持學生許廣平和劉和珍,結果卻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職。
1926年8月,魯迅受林語堂之邀離開北京去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這時的許廣平已經畢業,於是他們兩人分別登上了“新宇號”和“廣大號”輪船,魯迅赴廈門,許廣平則回到廣州任教。
熱戀中的兩人乍分兩地,相思之情便更加濃烈。1927年1月,魯迅辭去廈門大學職務來到廣州中山大學執教,這樣兩人就又相聚了。10月8日在上海的橫濱路,這對經過數年磨難的有情人終於結為了伉儷。用許廣平訂下的同居契約說,那就是:“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了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麵可以束縛,而彼此間在情投意合,以同事一樣相待,相親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的舊禮教都要打破嗎?所以,假使彼此間某一方麵不滿意,絕不需要爭吵,也用不著法律解決,我自己是準備著始終能自立謀生的,如果遇到沒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麼馬上各走各的路……”這一年,魯迅46歲,許廣平28歲。
28歲的許廣平其實也曾經曆過真正的戀愛。她1922年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之後,就認識了在北京大學讀書的青年李小輝,他和李小輝的愛情之花沒等到有結果,1924年1月,李小輝不幸因猩紅熱病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這就使許廣平受到了雷震般的痛擊。直到18年後,許廣平還痛心地回憶說:“因為它曾經摧毀了一個處女純潔的心。”
話說在廣州的越秀區,有一條連接北京路和起義路的古老商業街,它叫高第街。據說以前這條街上有個財主的女兒與一個叫高弟的小夥子相愛,被財主家的傭人揭發,兩人私奔出走。後來高弟夫妻在外發達後就回到這裏,見到財主已家道中落,於是就買下了整條街,並改名為高弟街。再後來有一個秀才路經此地,認為高弟這個街名太俗,於是就改了一字,取高中科舉、高家府第之意,叫“高第街”。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這裏是“廣州第一家族”鹽業巨賈許拜庭的發祥地,是許廣平童年生活過的家。
1923年,42歲的魯迅(此時他已經開始使用這個名字了)在北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集《呐喊》,同時還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講師。
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魯迅講授《中國小說史》。這時,總有一個女學生會擠到第一排中間的座位上,特別崇拜地聽這個穿著補丁大褂的魯老師的課,這個女學生名叫許廣平。
1925年3月11日,魯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中向他求教“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等問題,信末的署名是:謹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魯迅當天就給她回了信,這令許廣平欣然不已。半個多月後的一天,許廣平就和幾個同學一起走進了老師魯迅的寓所。接著從3月到7月之間,他們之間便通信四十餘封,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下,兩人漸漸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8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出現了與校長楊蔭榆有關的風波,魯迅全力支持學生許廣平和劉和珍,結果卻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職。
1926年8月,魯迅受林語堂之邀離開北京去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這時的許廣平已經畢業,於是他們兩人分別登上了“新宇號”和“廣大號”輪船,魯迅赴廈門,許廣平則回到廣州任教。
熱戀中的兩人乍分兩地,相思之情便更加濃烈。1927年1月,魯迅辭去廈門大學職務來到廣州中山大學執教,這樣兩人就又相聚了。10月8日在上海的橫濱路,這對經過數年磨難的有情人終於結為了伉儷。用許廣平訂下的同居契約說,那就是:“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了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麵可以束縛,而彼此間在情投意合,以同事一樣相待,相親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的舊禮教都要打破嗎?所以,假使彼此間某一方麵不滿意,絕不需要爭吵,也用不著法律解決,我自己是準備著始終能自立謀生的,如果遇到沒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麼馬上各走各的路……”這一年,魯迅46歲,許廣平28歲。
28歲的許廣平其實也曾經曆過真正的戀愛。她1922年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之後,就認識了在北京大學讀書的青年李小輝,他和李小輝的愛情之花沒等到有結果,1924年1月,李小輝不幸因猩紅熱病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這就使許廣平受到了雷震般的痛擊。直到18年後,許廣平還痛心地回憶說:“因為它曾經摧毀了一個處女純潔的心。”
話說在廣州的越秀區,有一條連接北京路和起義路的古老商業街,它叫高第街。據說以前這條街上有個財主的女兒與一個叫高弟的小夥子相愛,被財主家的傭人揭發,兩人私奔出走。後來高弟夫妻在外發達後就回到這裏,見到財主已家道中落,於是就買下了整條街,並改名為高弟街。再後來有一個秀才路經此地,認為高弟這個街名太俗,於是就改了一字,取高中科舉、高家府第之意,叫“高第街”。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這裏是“廣州第一家族”鹽業巨賈許拜庭的發祥地,是許廣平童年生活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