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驊(字騮先、湘麟)是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泰鬥,外交界的耆宿,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中國現代化的先驅。曾擔當過民國教育、學術、政府、政黨等多項重要職務,是民國政局變化的重要成員。可以說他影響了整個近代中國的曆史。
因為朱家驊的大哥朱家麟後來在張靜江的兩浙鹽務公司當賬房先生,所以朱家驊在少年時就和張靜江相識。有了張靜江的關係以後,朱家驊便一步步走向了精英。
朱家驊24歲就做了北京大學教授,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的老師。其實他早在18歲那年就已經成名了,因為他受到汪精衛謀刺攝政王的鼓舞後,就準備去南京謀刺張愛玲的叔叔——當時的兩江總督張人駿。當然此事並沒有成功,後來他就又與同學邵驥和《民主報》主編徐霽生組織了一個多達千人的中國敢死團,他被公推為團長。
1952年4月,朱家驊邀請錢穆去台灣演講,結果卻出了一場大禍——講台前的屋頂突然掉下來一大塊水泥,錢穆頭部遭到了石塊的重擊。不過他卻“因禍得福”,竟然和當年的蔣百裏一樣,找到了一個夫人。
錢穆的第二個夫人(原配夫人早逝),也就是錢易的母親張一貫是一個知識女性,畢業於蘇州女子師範學校,曾做過蘇州北街第二中心小學的校長。後來因為戰亂,她和錢穆被迫分開了。
單身的錢穆在住院期間,得到了江西省教育廳長、他的老相識胡家鳳的女兒,時任台中師範學院圖書館員胡美琦的精心照料,一來二去,他們就喜結了連理。1956年,27歲的胡美琦與61歲的錢穆結婚,然後他們又共同走過了34年的歲月。
勁草不為風偃去,枯桐欣有鳳來儀。一代大師錢穆雖然已經遠去了,但是他留下的關係網卻沒有因此而中斷,而是愈結愈長,愈結愈遠……
南潯後代,關係龐大的“五姐妹”
雖然當年朱家驊的大哥朱家麟在張靜江的兩浙鹽務公司當過賬房先生,但是朱家驊和張靜江更有著另樣的關係。
前麵說過“斜橋盛府”的六小姐叫盛靜頤,她的丈夫劉儼庭是“南潯四象”之首,是家產曾經達到中央政府年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劉安江的公子。朱家麟的“老板”張靜江也和他一樣厲害,因為張家就是“南潯二象”,而且張家的姻親關係網更加龐大。
當然真正的“二象”叫張頌賢,他的次子叫張寶善,也就是張靜江的父親。
張靜江譜名增澄,字靜江,又名人傑,號印光,晚年信佛後,又名臥禪,佛名智傑。張靜江被孫中山稱為“革命聖人”,又被蔣委員長稱為“革命導師”。先後擔任過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張靜江,曾經是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的商務參讚。
1900年,張靜江隨嶽父前往北京,在清政府商部尚書載振的頭等顧問黃思永家舉辦的筵席上,結識了軍機大臣李鴻藻的兒子李石曾,然後他們就成了好朋友。1902年當張靜江聽說李石曾要隨同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的消息後,就讓李石曾向孫寶琦說情,於是就也獲得了一等商務參讚的隨員身份。
朱家驊(字騮先、湘麟)是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泰鬥,外交界的耆宿,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中國現代化的先驅。曾擔當過民國教育、學術、政府、政黨等多項重要職務,是民國政局變化的重要成員。可以說他影響了整個近代中國的曆史。
因為朱家驊的大哥朱家麟後來在張靜江的兩浙鹽務公司當賬房先生,所以朱家驊在少年時就和張靜江相識。有了張靜江的關係以後,朱家驊便一步步走向了精英。
朱家驊24歲就做了北京大學教授,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的老師。其實他早在18歲那年就已經成名了,因為他受到汪精衛謀刺攝政王的鼓舞後,就準備去南京謀刺張愛玲的叔叔——當時的兩江總督張人駿。當然此事並沒有成功,後來他就又與同學邵驥和《民主報》主編徐霽生組織了一個多達千人的中國敢死團,他被公推為團長。
1952年4月,朱家驊邀請錢穆去台灣演講,結果卻出了一場大禍——講台前的屋頂突然掉下來一大塊水泥,錢穆頭部遭到了石塊的重擊。不過他卻“因禍得福”,竟然和當年的蔣百裏一樣,找到了一個夫人。
錢穆的第二個夫人(原配夫人早逝),也就是錢易的母親張一貫是一個知識女性,畢業於蘇州女子師範學校,曾做過蘇州北街第二中心小學的校長。後來因為戰亂,她和錢穆被迫分開了。
單身的錢穆在住院期間,得到了江西省教育廳長、他的老相識胡家鳳的女兒,時任台中師範學院圖書館員胡美琦的精心照料,一來二去,他們就喜結了連理。1956年,27歲的胡美琦與61歲的錢穆結婚,然後他們又共同走過了34年的歲月。
勁草不為風偃去,枯桐欣有鳳來儀。一代大師錢穆雖然已經遠去了,但是他留下的關係網卻沒有因此而中斷,而是愈結愈長,愈結愈遠……
南潯後代,關係龐大的“五姐妹”
雖然當年朱家驊的大哥朱家麟在張靜江的兩浙鹽務公司當過賬房先生,但是朱家驊和張靜江更有著另樣的關係。
前麵說過“斜橋盛府”的六小姐叫盛靜頤,她的丈夫劉儼庭是“南潯四象”之首,是家產曾經達到中央政府年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劉安江的公子。朱家麟的“老板”張靜江也和他一樣厲害,因為張家就是“南潯二象”,而且張家的姻親關係網更加龐大。
當然真正的“二象”叫張頌賢,他的次子叫張寶善,也就是張靜江的父親。
張靜江譜名增澄,字靜江,又名人傑,號印光,晚年信佛後,又名臥禪,佛名智傑。張靜江被孫中山稱為“革命聖人”,又被蔣委員長稱為“革命導師”。先後擔任過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張靜江,曾經是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的商務參讚。
1900年,張靜江隨嶽父前往北京,在清政府商部尚書載振的頭等顧問黃思永家舉辦的筵席上,結識了軍機大臣李鴻藻的兒子李石曾,然後他們就成了好朋友。1902年當張靜江聽說李石曾要隨同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的消息後,就讓李石曾向孫寶琦說情,於是就也獲得了一等商務參讚的隨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