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列寧(1 / 1)

——由哥哥之死走上革命道路

弗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1870——1924),列寧是他的筆名。

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

“你是弗拉基米爾吧,我從薇拉·瓦西裏也夫娜那兒來,她叫你馬上到她那裏去,有急事。”

一個年輕人攔住了放學的列寧,對他說。

薇拉·瓦西裏也夫娜是位教師,也是列寧全家的好朋友。

列寧飛快地奔去。

她兩眼哭得通紅,雙唇顫抖,遞給列寧一封信——一封彼得堡的來信。

“1887年3月1日,一幫大學生企圖謀害亞曆山大三世,沒有成功,學生被捕,亞曆山大·烏裏揚諾夫也在其中。”

“天哪,是薩沙,是哥哥!”

列寧念完信,久久不能吐出一個字。

“該如何告訴母親薩沙被捕的消息?”

出乎意料的是,母親聽到兒子被捕的消息,沒有哭,她隻說了一句話:“我要去看薩沙!”

一個星期後,母親回來就病倒了。

列寧從表姐夫口中知道了哥哥就義的經過:薩沙被捕後,在審訊中不向當局提供任何供詞,把罪責都攬在自己身上,他把沙俄審判他的法庭當成揭露沙皇專製製度的講壇,昂揚的話語激動了人們的心。

最終他和他的戰友正氣凜然地走上了絞刑台,用鮮血實踐了壯烈的誓言。

此時,薩沙僅僅21歲。

列寧懷念著薩沙,薩沙的死也使列寧看到沙俄的反動本質,僅憑個人的暗殺行動是不能改變俄國現狀的,必須另尋出路。

列寧從此走上了推翻沙皇反動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