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的論證。詭辯論者在思想方法上不是客觀地從事物的全麵聯係把握問題,而是由主觀出發,任意挑選事物的一麵作為借口,或以事物的表麵相似為根據,作出似是而非的論證來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為其荒謬言行作辯護。

古代阿拉伯民間流傳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天,真理騎著毛驢去找謬誤,打算說服謬誤放棄他的觀點。在路上,真理碰到一個人,他便向這個人問好,於是兩個人結伴而行。走了一段路,真理問這個人:“你是誰呀?這個人回答:“我是謬誤,你又是誰呀?”真理說:“我是真理。”謬誤問真理:“真理先生,按照你的觀點,你應當騎驢,我應當在地上走,是不是?”真理回答:“不,咱們輪換著騎吧,一人騎一個時辰。”說完,真理便爽快地跳下了毛驢,而讓謬誤騎了上去。謬誤騎了一個時辰後,真理對他說:“謬誤老弟,你已經騎了一個時辰,該下來讓我騎了。”謬誤說:“我不下來,我應當繼續騎驢,而你應當繼續在地上行走,你若不服氣,等到我們遇見了一個人後,由他來談判,看你我兩個人究竟是誰應該騎驢,誰應該在地上行走。”真理反駁道:“你這個人好沒廉恥,毛驢是我的,為什麼還要找別人來評判呢?”謬誤說:“那不行,非得找個人來評評不可。”大約走了近二十來裏路,真理和謬誤遇到了一個人。謬誤問這個人:“老哥,你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是應當讓真理走遍天下呢?還是應當讓謬誤走遍天下呢?”這個人很爽快地回答說:“這還得問嗎?當然是應當讓真理走遍天下啦。”於是,謬誤對真理氣憤地說:“你看,咱們遇到的第一個人,就已經為咱們作出了公平的評判。真理先生,你去走遍天下吧,想怎麼走就怎麼走。”謬誤說完,便拉起韁繩,騎著毛驢,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一個小小的阿拉伯民間寓言,直覺告訴江峰律師,表麵上看來,謬誤先生似乎振振振有詞,蠻有道理的,而真理先生反倒變得理屈辭窮,無言以對,這就是玩弄某種語言詭辯的花招。江峰律師不得不對此案逐個細節加以研究。

五月一日長假剛過完,英國倫敦保賠協會談判專家派克·文森先生在上海黎明律師事務所黎明律師的陪同下,專程到虔州市律師事務所找江峰律師。當第一次見到江峰律師,派克·文森先生第一句話就表示這次來虔州市是準備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問題。

因為有了派克·文森先生的開場白,會談的氣氛是比較和諧的。由於雙方所持利害關係的對立,江峰律師已作好了迎戰的準備。

###第六章

!#00000001

五月九日,雙方在虔州市律師事務所進行了第一輪談判,第一輪談判針對認定碰撞事實,首先由派克·文森先生提供了日本籍“萬重浪”輪球鼻首左側被明顯碰過的痕跡照片。其位置與“雙漁17401”漁輪受損部位一致,碰撞時間兩船的船位也基本一致,這些證據都印證了我方有關證據的真實性。

為什麼派克·文森先生會搶在受害方代理人發言之前呢?因為派克·文森先生想采取先發製人。據《左傳》:“寧可我先下手去打擊敵人,不讓敵人先下手來打擊我。先發製人可以打破敵人的企圖。”兵戰和舌戰之間有許多共同的規律,兵戰中的戰略戰術也可以用來化作辯論對策。論戰中先發製人,奪取製高點,掌握辯論的主動權,可以使論敵陷於被動,屈服於你的論證。先發製人應在時間上搶在論敵之前,迅速集中論證力量於敵論命題的要害,抓住瞬間出現的戰機——這個“瞬間”不完全是形容詞,而是實實在在的分和秒的概念——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趁敵方未加防範時,使對手失去平衡,一經交手,就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由於先於論敵而展開攻勢,往往創造論戰中的精神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