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心除了能夠維持官僚隊伍的士氣,有效地防止官僚隊伍自身的腐敗和墮落之外,還可以使得官僚能夠跳出文牘主義的先天不足而進行有關國是國策的能動考慮。

但是應該說日本的這種官僚製度和官僚隊伍的構成也已經落後於了現實,日本的現實是蛋糕已經無法繼續做大了,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如何分割這個事實上已經在開始收縮了的蛋糕。而日本的所謂政治家,也就是議員們的興起卻是在蛋糕的增大接近極限的時候,所以比較起理想主義的官僚們來,現實主義的日本政治家更加能夠接受蛋糕已經無法增大的事實,更加積極地去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爭取多分一塊蛋糕,而此時的官僚們還在為了如何做大這塊蛋糕而大傷腦筋。

在日本有關高級公務員製度改革的議論一直在進行,但沒有人能夠拿出像樣的改革方案,所有的所謂“改革”實際上都是針對外部人群怨言而采取的一些減壓措施,比如增加非東京大學法學部出身者比例等等,但一直受到批判的“甲種考試通過者太受優待”這一點則沒有什麼變化,實際上這一點才是這個製度的根本,他保證了高級公務員製度在程序上的公平,避免了人情任用和血緣任用。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真的敢動這一點的原因恰恰就是除此之外沒有能夠保證公正和避免人情,血緣任用方法。

最近有一個最近這幾年在日本很有人氣的政治家叫橋下徹,他原來是大阪府知事,最近為了實現他的“大阪都”構想而辭去了原職參加競選大阪市市長,他當選市長之後對大阪市區長任命提出來的改革方案是麵向全社會征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案,但至少現在還無法照搬到國家高級公務員體係中去。

這是因為日本的地方政府和地方議會完全分離,地方政府首長一經選出之後,除了死亡或者觸犯刑律之外在任期內不會發生變動,這種安定的地方政府和地方議會之間就可以達成互相製約的平衡,所以擴大地方首長的權限,在一定程度上實行類似於美國的獵官製可能有利,然而日本的中央政府和國會卻不是這種方式,除了出現政治強人之外,內閣的壽命一般都非常短,比如從安倍晉三之後接連五任內閣的平均壽命是361天,一年都不到,這種情況下實行獵官製的話除了造成混亂之外不會帶來好的結果。而且議會內閣製本身就有立法行政權力混淆的傾向,在這種製度下實行獵官製的結果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展示了出來。

所以原來小泉純一郎鼓吹過“首相直選論”,有一個目標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但當時沒有引起什麼反響。但在泡沫經濟崩潰二十年之後,實體經濟健全的日本還是無法走出不景氣,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跌落到了第三的現實使得日本人變得能夠接受日本需要一次像明治維新和戰後重建那樣的大規模“維新”,而這種維新運動肯定要伴隨著政治體係變動這麼一個結論,如果日本的政治體係發生了變動的話,像現在這樣官僚的行政權旁落到一無所能的政治家手裏的現實可能會產生變化。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2011-12-28初稿於日本神戶

2012-01-24 修改於日本神戶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花樣男女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