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在阪泉決戰。

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黃帝城,阪泉這個地方,涿鹿山東南方向的山下,地勢空曠,阪泉其地有一自流泉,水自平地湧出,積聚成池,池圍97.2米,直徑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小河道,泉水為地下1700米至 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約4600-4800噸。水色清澈,泉湧如泣注。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13.4℃之間。

隨後,黃帝又得到一柄以昆吾山赤銅鑄造的青鋒寶劍,為了振奮軍威,他還要用夔的皮來蒙成一麵驚心動魄的戰鼓,用以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怪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流波山離東海岸有七千裏遠。夔的形貌似牛,體色蒼灰,獨腿,頭上無角。它的目光如日月輝映,聲音似雷霆轟鳴,每當它出入海水,必定伴隨著大雨大風。

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麵,製成了一麵戰鼓,聲音震天響。好鼓要用好槌來配,黃帝又在雷澤中的雷神身上打主意。雷神長著人的頭,龍的身子,常在雷澤裏麵快快活活地拍打自己的大肚子玩耍。他每拍一下肚子,便放出一個響雷。從前華胥氏在雷澤邊踩著了巨大的足跡,感應而結孕,生下據說是女媧之兄的東方木德之帝伏羲,那個足跡就是雷神留下的。這下雷神遭難了,黃帝組織一支掃雷隊連夜奔襲雷澤,把雷神不由分說地抓來殺了,抽出兩根大腿骨當做鼓槌。

戰鼓有了,鼓槌也有了。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裏,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裏。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麵鼓,使得軍威大振。玄女兵法、昆吾劍、夔皮鼓三者齊備,殲滅蚩尤也就指日可待了。

黃帝下泰山返回軍營,吩咐力牧率偏師牽製蚩尤,自己則依照玄女兵法重新訓練部隊,等將士們把各套陣勢都演練精熟了,就部署十八路人馬和近衛軍,擺下十麵埋伏之陣。黃帝腰佩昆吾劍站在陣中央的山坡頂端,身後,打鼓佬鐵胳膊手持雷神骨槌,肅立於夔皮鼓側。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先前黃帝上泰山開會,力牧代掌兵權與蚩尤作戰,敗多贏少,竭盡全力,嚴防死守,尚能苦苦支撐;自率偏師以來,九戰九敗,部下兵卒所剩無幾,正彷徨無策,黃帝信使撲天雕忽然飛至,尖尖的鳥喙插入力牧耳孔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力牧大喜,遵照密旨領殘部挑戰蚩尤,故意一觸即潰,引著蚩尤大軍向十麵埋伏之陣逶迤行來。

黃帝在山坡上,看見蚩尤的軍隊悉數進入包圍圈,即命令擂鼓。鐵胳膊奮臂猛擊,雷神骨槌、夔皮鼓果然不同凡響,三通鼓罷,三苗之民麵無人色;六通鼓罷,魑魅魍魎魂飛魄散;九通鼓結束,蚩尤兄弟手顫足麻,無法跳躍飛騰。黃帝的將士們在鼓聲的激勵下士氣大振,蜂擁而上,爭先殺敵;黃帝把昆吾劍使得車輪兒似飛旋,青色劍鋒噴射出赤色光焰,削落蚩尤兄弟的鐵額銅頭,輕巧得如同切菜砍瓜;應龍展開一對金色翅膀翱翔空中,張牙舞爪,嘎嘎怪叫,在它投下的快速移動的龐大陰影裏,堆滿了魑魅魍魎、三苗之民破碎的屍首。

奇異的夔皮鼓聲削弱了蚩尤軍隊的戰鬥力,激烈的搏鬥很快就演變成殘酷的殺戮。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