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梁無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麵。他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政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擁護,鞏固了內部的團結。
在修明內政的同時,他向商紂王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外交攻勢,爭取最大限度地孤立紂王。文王曾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還頒布“有亡荒閱”(搜索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的既得利益。通過這些措施,文王擴大了政治影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鬥爭的重大勝利。
在處理商周關係上,文王表麵上恭順事商,以麻痹紂王。他曾率諸侯朝覲紂王,向其顯示所謂的“忠誠”。同時大興土木,“列侍女,撞鍾擊鼓”,裝出一副貪圖亨樂的樣子,欺騙紂王,誘使其放鬆警惕,確保滅商準備工作能夠在暗中順利地進行。
在各方麵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製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隻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周文王在一次戰鬥中生了病,帶著未能實現滅亡商朝的遺憾就死去了。他的兒子姬發繼承了王位,就是後來的周武王。他繼續拜薑太公為軍師,並用自己的弟弟周公旦等為輔傻。君臣同心協力,上下齊心,抱定了有朝一日滅商複仇的決心。
為了檢驗一下伐紂的時機是否成熟,公元前1026年(一說前1056年),周武王和薑太公率領大軍來到黃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消息傳開,鄰近部族首領們紛紛前來參戰,據說有八百路諸侯之多。武王麵對滔滔的黃河,對周軍將士和各部族的首領們說道:“我們周國接受上天的使命,從先王起就致力於順天滅商,拯救萬民。先王不幸早逝,歸天前將重任托付於我。你們要全力助我,上順天意,下合民心。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偉大的功業!”說罷下令渡河,隻見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千舟齊發,不一會兒便到了對岸。
不料周軍剛渡過河,武王又下令退了回來。這樣一來,不僅那些前來助戰的各路諸侯覺得奇怪,就連周軍武士們也鬧不清,不知出了什麼事。
原來,武王別有計較。他想:“商國內部雖然腐敗,但到底還是有一定實力的。真打起仗來,隻靠周軍難以取勝。”他今天率兵來到孟津,一是舉行一次渡河演習,查看一下周軍備戰的情況;二是借此機會,觀察一下眾諸侯國的態度,看他們是否真的願意與周聯盟伐紂。他看到周軍令行禁止,進退有序,而前來助戰的諸侯國首領們,有的帶來了參戰的隊伍,有的隻是來看看風向而已。周武王認為,伐紂還不到時間。
回去後,周武王一方麵擴充軍隊,積極備戰,另一方麵又派出偵察人員,去探聽情況。周武王出兵渡河的消息讓紂王大吃一驚,慌亂過後,正準備派軍隊迎戰,又聽報告說周軍不戰自退,於是以為周武王怯戰退縮,不敢與他抗衡,就放鬆了警惕,繼續過著那荒[yín]靡爛的日子。
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商紂王(6)
過了一段時間,周國派出的偵察人員相繼回來,把偵察到的情況報告給武王。周武王看到出兵條件基本成熟,決定進攻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