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韜光養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蕭衍的品德才幹,得到了朝野士大夫、文臣武將們的普遍讚譽,齊明帝也對他另眼看待。因此,盡管齊明帝猜忌群臣,專事誅戮,卻始終對他恩寵如一,視為心腹。

495年,北魏孝文帝乘南齊內亂,率兵大舉南伐,派大將劉昶、王肅進攻司州(今河南信陽)。劉昶是宋文帝的第九個兒子,曾任徐州刺史。465年,宋前廢帝劉子業誣劉昶謀反,派兵討伐。劉昶武裝反抗失敗,被迫丟棄家小,隻攜一名愛妾逃往北魏。因他學識廣博,頗有文采,北魏很重視他,妻以公主,拜為侍中、征南將軍。

王肅的父親王奐,曾任南齊雍州刺史。493年,王奐因事觸怒齊武帝,滿門被誅殺,隻有王肅得以逃脫,奔往北魏。王肅出身世家大族,熟悉典章製度。北魏孝文帝對他很重視,多次親自召見他,商討軍國大事。北魏的各種典章製度,大多出自王肅之手。他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此時任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

劉、王二人身為南朝叛將而見重於北魏,自然對孝文帝感恩戴德,矢誌效忠。兩人率大軍二十萬,將義陽城(今河南信陽北)圍得水泄不通。魏軍晝夜攻打,義陽危在旦夕。

第三部分:盛世的開創者唐太宗

喜歡做和尚的皇帝蕭衍(3)

得知義陽危機,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可是,當部隊行進到距義陽一百裏的地方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齊軍將領們都畏懼魏軍的強大,再也不敢前進了。

這時,蕭衍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任先鋒。王廣之見狀大喜,將手下精兵悉數交付蕭衍。蕭衍率軍連夜進發。他避開大路,專取捷徑,很快抵達義陽城外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軍陣地僅有幾裏路程,但齊軍抵達時,魏軍根本沒有發覺。

等到天一亮,魏軍突然發現賢首山上遍插齊軍旗幟,因為不明齊軍虛實,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而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司州刺史蕭誕下令打開城門,親率齊軍撲向魏軍大寨,同時順風放火。蕭衍見狀,也率山上齊軍衝下山來。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魏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山穀間到處都是魏軍的屍體,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王肅、劉昶彈壓不住,隻好退走。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清點戰利品時,一個士兵發現了一箱文件,連忙獻給主將。這些文件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剛剛發來的敕書,敕書上寫道:“聽說齊軍中有一個名叫蕭衍的將軍,非常善於用兵,你們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堅壁不戰,等我率大軍趕來。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則江南不難平定。”這個消息很快在齊軍中傳播開來。從此,蕭衍的聲威大振。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親自率領大軍進攻雍州(今湖北襄陽)。雍州在當時控扼南北,為漢水上遊重鎮。雍州刺史曹武率眾抵抗,屢為魏軍所敗。齊明帝連忙命蕭衍和右軍司馬張稷赴援。接著,又命度支尚書崔慧景總督雍州諸軍。他們到達襄陽時,雍州的五個郡已被魏軍攻陷。

次年三月,齊軍進駐鄧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北魏孝文帝率十餘萬魏軍突然殺到。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 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麵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遊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裏攻城的,不久自然回退兵的。況且,我軍新敗,士卒缺乏鬥誌,此時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否定了蕭衍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