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百姓常有拖欠,李存勖責問魏州官員趙季良,趙季良反問他想何時平定河南,李存勖怒而斥責道:“你的職責是督交稅賦,做事不利,反而敢幹預我軍國大事!”趙季良卻說:“要謀取河南卻不愛護百姓,一旦失去民心,恐怕河北也不屬於您了,更何況河南呢?”李存勖被趙季良的話驚醒了,怒氣頓消,這才收斂了一些,緩征賦稅。

由於李存勖滅劉仁恭父子,北擊契丹,再滅掉後梁,了結了父親三支箭所代表的三樁遺願,便日益驕縱,不再為戰勝對手而約束自己了,做上了快活天子,與先前判若兩人。以上用人失當也是驕縱的一個表現。任用孔謙之類的斂財之臣是為了享樂揮霍,他大興土木建造富麗堂皇的宮殿,又讓伶人景進等廣求美女進獻,滿足其荒淫的生活。由於重用宦官、伶人,奸佞當權,最後,功臣宿將們橫遭猜忌,接連被冤殺,這又是李存勖死於非命的直接原因。

第四部分:先智後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

先智後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8)

郭崇韜被冤殺就是一大錯案,郭崇韜原是滅梁的功臣,後來曾幾次進諫,使李存勖非常不快,加上伶人誣陷,使李存勖對他猜疑更深,到郭崇韜平定四川又立下戰功,隨軍的宦官們因為沒撈到好處便造謠說郭崇韜聚財謀反,李存勖猶豫的時候,劉皇後已經派人前去殺他了。得知郭崇韜被殺後,李存勖竟無動於衷,不辯是非。

此後,李存勖又聽信伶人景進的讒言,冤殺了功臣朱友謙一家,這樣,朝廷中的功臣們都惶恐不安,尤其是將校軍士生活日益困頓,妻子兒女不得溫飽,怨氣更大。當時,平定四川有功的大將康延壽打著為郭崇韜和朱友謙複仇的旗號造反,四川大亂,康延壽兵敗身亡之後,四川繼續混戰,這使後唐局勢也陷於混亂之中。此時,鎮守瓦橋關的魏博鎮將士戍守期已滿,回鎮途中經過貝州時,李存勖突然下令不準回鄉,就地駐守。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四川戰亂,人心浮動,士兵便發生了嘩變,以刀脅迫趙在禮為將,大舉南下攻入鄴都(即魏州,後唐建立後改名),李存勖聞訊忙派元行欽領兵鎮壓,卻一觸即潰。李存勖隻得再派平日猜疑較多的李嗣源率領侍衛軍征討,李嗣源到後被形勢所迫,舉兵反攻,打進洛陽。而李存勖這時也到了生死關頭。

李存勖的侍衛軍又名“從馬直”,是他在軍隊中挑選強壯士卒組成的,指揮使為郭從謙,原是伶人,因軍功而升職。他平時視郭崇韜為叔父,而且又是睦王李存義的養子,郭崇韜和李存義都被李存勖冤殺後,郭從謙恨恨不平,私下結交從馬直軍校,準備複仇。從馬直在洛陽由於饑寒交迫,一部分想兵變造反,由於泄密而被鎮壓。李存勖在和郭從謙閑談時,開玩笑地問他為什麼依靠郭崇韜和李存義,為什麼教唆兵士造反。這使郭從謙以為李存勖有所察覺,心裏更是異常不安,就暗中對士卒們說,李存勖頓親軍都不信任了,等平定北邊魏博兵變後,回過頭來也要全部殺死他們,以防後患。謠言傳出,人人自危,兵變一觸即發。這時,李存勖又要他們隨李嗣源出征,等於自己將自己送上絕路。這些親軍到達鄴都時便劫持李嗣源發動了兵變。李嗣源最後聽從了石敬瑭的勸告,沒有再回來向李存勖表白自己,而是整軍回攻。

到這時李存勖才想到用財物賞賜將士,讓他們為自己賣命,但士卒們背著錢物,沒一點感激之情,反而大罵:“我們的妻子兒女已經餓死了,要這些幹什麼!”李存勖領兵去開封抵擋,中途聽說開封已經被李嗣源占領,又慌忙撤退。而士卒已經逃亡了一多半。李存勖低三下四求士卒護駕回洛陽,許諾重賞,士卒們卻說:“陛下賞賜太晚了,我們不感激聖恩!”部隊剛回到洛陽,郭從謙就發動了兵變,京城陷入混戰,亂軍之中李存勖被流箭射中,不久便氣絕身亡。眾人都逃散了,隻有一個伶人揀了些丟棄的破爛樂器放在李存勖的身上點火焚屍,寵信伶人的李存勖也隻是得到這麼一個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