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很是誠懇,並沒有玩弄權術,欺世盜名的跡象。
徽宗登基之後,有九個月時間,由向太後垂簾聽政。這位太後和她的婆婆宣仁太後一樣討厭變法派,於是請一位老成持重的保守派人物韓忠彥擔任宰相。此時的第二宰相就是那位擁立徽宗即位,斥責章惇居心叵測的曾布。這位曾布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其實他與章惇一樣,都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擁護者。但他很討厭章惇,原因是章惇過於強項霸道,壓得曾布無法出頭;另一方麵,他也不喜歡蔡京。當時,他是知樞密院事,主管全國的軍事工作;而蔡京一心盯著的也是執政的位置,這讓曾布很不舒服。蔡京乖巧,很會討喜,這使曾布分明感覺到了壓力。因此,怎樣才能將章惇和蔡京排擠出京師,曾布當時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如今,需要對付韓忠彥了。曾布一方麵,勸徽宗皇帝,要繼承父兄神宗皇帝與哲宗皇帝的遺誌,發揚光大他們的革新變法事業,隻有這樣,才能民富國強,長治久安,實現朝代的夙願。對於血氣方剛,思量著有所作為的皇帝,這樣的勸告是有說服力的。
而且,經過父兄兩代人變法革新的努力,民間百姓的生活可能更糟了,但這是皇帝不大容易看到的;而官府的經濟收入上,顯然是大大好轉了,這卻是皇帝每天都能知道的。到徽宗即位後,北宋的國庫即便不是開國以來最富裕的,也肯定相當好過。
很有可能,這就是建中靖國年號隻用了一年就改成崇寧的重要原因。這裏的“寧”指的是熙寧,即父親神宗皇帝推行變法的年代,“崇”應該是推崇、崇尚之意。現在,天才藝術家宋徽宗趙佶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輕佻了。
另一方麵,曾布的政治主張雖得到不少朝臣的擁護,這還不夠。要對付韓忠彥這樣的保守派,他需要更加強有力的支持者。在他的盤算中,如果趕走了現任宰相,自己極有可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宰相,這樣,他應該不需要過分擔心蔡京的威脅了。因此,他參與並支持了皇帝對蔡京的起用。而此時,敵對一方的宰相韓忠彥,表現得卻不但平庸,而且糊塗。史書記載,這位宰相柔懦木訥,不善表達;在政治上,他沒有能力阻止皇帝向變法派一方的大幅度立場轉變,作為變法的反對派先失一分;在政務上,雖然權位在曾布之上,卻事事受到掣肘,無所作為,連連丟分。最後,被曾布擠兌得實在難受了,這位宰相居然恨恨地說:“你曾布以繼承先皇帝遺誌為能事,我就找一個比你更能繼承遺誌的人來幹掉你。”這就談不上什麼政治作為,變成隻要快意恩仇就行的胡鬧了。
而他所說的更能繼承遺誌的人,就是蔡京。至此,已經很難有什麼其他政治力量能夠阻止蔡京三級跳般地回到帝國權力中樞了。
為蔡京優美的三級跳加油助跑的,則是他本人出色的藝術才華和宦官童貫的鼎力相助。
第五部分: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
從風流天子到亡國奴的宋徽宗(4)
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素有才子之稱,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如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