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農民起義,這使崇禎帝如坐針氈,食不下咽,沒有一天不在想著如何“剿匪”。然而,經過十幾年的“剿匪”,由闖王李自成率領的一支農民義軍卻越戰越強。1643年,這時的“流賊”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農民政權,他的百萬大軍懷著必得天下之誌從西安出發,此後又從軍事要地宣府、大同進逼北京,並相繼攻陷了平陽和太原,大明帝國的心髒北京城已指日可下。這時候的京城,缺兵少糧,守備虛弱,大明的局勢可以說已到了火燒眉毛的窘狀。
無計可施的崇禎特地召見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戶部、兵部的官員們,討論放棄寧遠,調吳三桂軍隊緊急入衛北京。但吳襄卻提出,如果讓吳三桂進衛北京,大約需要100萬兩銀子的軍需。100萬銀子在畢生儉樸的崇禎眼裏,是一筆龐大得令他肉痛的數字。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這麼多的銀子,為此,崇禎隻得放棄了這一原本還算不錯的計劃,然後坐困城中。
為了堅守京師,籌餉是一個大事。從召見吳襄之後,崇禎就多次向戶部提出要解決這一問題,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油盡燈滅,國庫裏的存儲竟然僅有區區40萬兩。戶部的官員麵對崇禎嚴峻的責罵也仍然無計可施,而與此同時,崇禎個人的財產卻豐厚無比。為此,大臣們反複上疏懇請,希望崇禎能拿出屬於他個人的內帑以充軍餉。這無疑是要崇禎的命,他向大臣哭窮說:“內帑業已用盡。”左都禦史李邦華大概著急了,也顧不得是否當眾頂撞聖上了,他說社稷已危,皇上還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嗎?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話已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崇禎卻顧左右而言它,始終不肯拿出一分一厘來保衛他的江山。
到了李自成攻占北京,從他的宮內搜出的白銀即多達3700多萬兩,黃金和其他珠寶還不在其中。這麼多錢,若真是放用來賑災助餉,可能李自成也不反了,清兵也進不來了,自己也不用煤山自盡了。為了節省100萬而丟掉了3700萬,乃至整個無法估價的萬裏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賬,但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皇帝卻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國庫中沒有錢,皇帝有錢卻不想出,想再殺雞取卵或是竭澤而魚地從百姓頭上搜刮也已既沒有充足的時間,且沒有充足的地盤了。這時,崇禎皇帝萬般無奈,隻得要求文武百官無償捐助,但天下最富的皇帝對拿錢來保自己的家天下都不樂意,又有幾個官員肯拿出他們手裏的錢呢?崇禎無奈,隻得遣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後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其捐10萬兩,以便起個表率作用。老丈人周奎年歲雖大了些,可對自己的口袋一點也不含糊,你皇上都不出錢,哪裏又該我們這些當臣子的出呢?隻是這話他不敢說出來,而是一個勁地哭窮,堅稱沒有。徐高再三說明上意,周也漫不經心,毫不介意。徐高憤而泣曰:“後父如此,國事去矣。”周奎見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也怕崇禎歸罪,答應勒緊褲帶捐獻一萬兩,崇禎認為少一點,要他拿出二萬。周奎不敢再討價還價,卻暗地裏進宮去向女兒求援。皇後答應幫他出五幹,並勸他盡可能滿足崇禎要求的數額。
可就是這本身出自崇禎內帑的5千兩銀子,周奎也隻捐了3千兩,餘下的2千兩反成了他的外快。其他後台不如周奎那麼硬的大臣們,盡管個個富可敵國,卻紛紛裝窮(當然也有少數真窮的)。大學士魏藻德僅僅拿出百金,已被批準退休的內閣首輔陳演則專程入宮表白自己在任期間如何清白廉潔。還有一些官員則效法李國瑞,在自己門上寫著:“此房急賣。” 表示他們家裏已窮得隻能賣房子過日子了。表示他們家裏已窮得隻能賣房子過日子了。再拿出一些不值幾個錢的器皿什物擺在市上兜售。自天子到大臣的集體哭窮,這大約是大明王朝上演的最後一幕鬧劇。鬧劇的導演自然是天子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