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年春,各地苗人因反抗征糧起義,接連攻陷數城。六月,雍正帝詔發雲南、四川、湖北、廣東等六省兵會剿,特授雲南提督哈元生為揚威將軍、湖廣提督董芳為副將軍,領兵作戰。七月,又命刑部尚書張照為撫定苗疆大臣,總領其事。張照至苗疆,認為強行“改土歸流”並非良策,與哈元生不和。清兵數月無功,苗人起義更加迅速發展。鄂爾泰也因此被免去大學士職。

乾隆帝即位後,先是在十月間逮捕了張照,命張廣泗為七省經略,節製諸軍。張廣泗到任後,彈劾哈元生招撫無功,不僅解除其官職,還準備押送京城論斬。乾隆帝免去其一死,讓他赴西路軍效力。張廣泗又彈劾董芳剿撫不力,然後張廣泗調集貴州清兵,集中在鎮遠府。分三路進攻苗寨。1736年(乾隆元年)春,又增加兵力,分八路進軍。四、五月間,對起義苗民進行大規模的屠殺。

六月間戰事結束,共毀苗寨一千二百二十四所,斬殺一萬七千餘人,俘擄二萬五千餘。乾隆帝不惜發動大軍大肆屠殺,為苗民帶來慘重的災禍,但迫於苗民的堅決反抗,戰事過後,仍不得不宣詔免除苗疆的錢糧,永不征收。苗人之間的訴訟,也仍依苗人習俗處理,不拘清朝的律例。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最後一位盛世明君乾隆皇帝(7)

苗疆戰事結束不久,四川又出事了。打箭爐西北,有瞻對土司,居住在雅龍江畔的岸山中,稱為上瞻對、下瞻對。各有首領(土目),居民是土著藏族。有人憑借天險劫奪沿途貨物,甚至敢於搶奪清台站的清軍財物。官府搜捕這些罪犯時,土司竟然隱匿不交。1745年(乾隆十年),川陝總督慶複與四川巡撫紀山、提督李質粹聯合上奏,請求發兵進剿。慶複、李質粹分兵數路圍剿上瞻對,上瞻對土目四朗馬上投降。於是清兵就合力進攻下瞻對諸寨,下瞻對首領班滾開始時頑強抵抗,被打敗後不得已請求投降,但慶複沒有答應。乾隆授予慶複文華殿大學士。1746年春,慶複以明正土司汪結為向導,繼續進軍。四月,慶複、李質粹領兵進攻丫魯地方,燒毀碉樓四十餘座。碉樓內所居的男婦老幼,俱被一把火燒死。李質粹上報說班滾已經自焚而死。六月,慶複將這一消息上報給朝廷,乾隆帝覺得這件時十分可疑,反複指示對班滾這樣的首犯,決不能讓其漏網。下令慶複繼續在當地四處查訪,“留心蹤跡,毋留遺孽。”清軍暫且收兵。

隨後,又爆發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四川西部金沙江的上遊,有兩條大河,因山中出產黃金,俗稱為大小金川。藏族部落居住在這兩條河的附近地區。大金川首領嘉勒塔爾巴於1666年被清廷授予嘉勒巴演化禪師職銜,統領部眾。他的後世孫子莎羅奔曾隨嶽鍾琪部進軍西藏,有功於清廷。1723年被授予金川安撫使的封號。莎羅奔依靠清廷的支持,雄據一方,聲勢漸盛。又將自己的女兒阿扣嫁給小金川首領澤旺,希望借此控製小金川。1745年,莎羅奔曾捉拿了澤旺,後來被川陝總督慶複製止了。

乾隆十二年(1747)正月,四川巡撫紀山上奏朝廷說,莎羅奔侵占了鄰近的革布什咱土司的地方,彼此展開一場仇殺,並誘奪了澤旺的印信。乾隆帝認為這是土司之間的“小小攻殺”,應當任其自行消解,不必派軍討伐。隨後,慶複又上奏說莎羅奔“近攻革布什咱之正地寨,又攻明正土司所屬之魯察景穀,番民望風畏避。坐汛把總李進廷抵敵不住,退保呂利。”乾隆帝得報大怒,說“看此情形,則賊首恃其巢穴險阻,侵蝕諸番,張大其勢,並敵擾我汛地,猖獗太甚。”三月,調任鎮壓苗民有功的雲貴總督張廣泗為川陝總督,會同慶複相機進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