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乾隆帶著她等南下蘇杭遊玩。到杭州後,企圖強占她,因此香妃“袖出白刃”刺殺乾隆,未成。這事被皇後烏喇那拉氏知道後,要求立即殺死香妃,乾隆舍不得。為此,皇後烏喇那拉氏大鬧了一場,並氣憤地剪去了自己的頭發,有意觸犯了滿族的大忌。因此,乾隆命皇後烏喇那拉氏立即回京。不多久,乾隆帶著香妃也回到了京城。回京後不久,香妃就懸梁自盡,時年20。第二年,烏喇那拉氏也死了。

香妃臨終遺言:請把我的屍體和我已故家族的屍骨運回新疆,我們要長眠在家族的陵墓裏。乾隆皇帝派124人將香妃的遺體以及其已故家族的屍骨送回新疆,其中包括額色尹、帕爾薩和圖爾都的屍骨。圖爾都的滿族妻子蘇黛香陪伴靈柩在路上整整走了3年。

1770年,蘇黛香一行到達喀什,香妃被安葬在阿帕克和卓(香妃丈夫的曾祖父)陵墓內。由於香妃的品德是阿帕克和卓望塵莫及的,再加上她的名氣,因此當地有些人開始將阿帕克和卓陵墓也稱為伊帕爾汗墓。

關於香妃之死也有的說是這樣的:一天,宮女奉乾隆之命來勸說,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嚇得宮女四散躲避。太後怕乾隆遭到不測,趁乾隆去郊祭時,把香妃召來,令其自殺。乾隆知道後還生了一場病,事後下令將香妃遺體用軟轎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

1979年,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的一座墓自然坍塌,在露出的木板上有“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字。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通過對屍骨和文獻等的研究,認為墓主就是《清史稿·後妃傳》中乾隆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也就是傳說中的香妃。

但對這一觀點,許多人表示不同意,認為容妃在清宮生活了28年,沒有一個人稱她為“香妃”;在《清史稿·後妃傳》中有關她的許多記載也從未將她與“香”字聯係起來,她不可能是香妃。

容妃,原名買木熱·艾孜木,1734年生於新疆莎車,是大戶阿裏和卓的千金,而香妃則是窮苦人家的孩子。阿裏和卓早逝後,她由哥哥圖爾都扶養成人。

1759年,清政府為表彰額色尹、帕爾薩、瑪木特和圖爾都等人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時的功績,讓他們和另外三家在平叛中立功的維吾爾族上層人士陸續到北京朝覲乾隆皇帝。 在慶功宴會上,乾隆皇帝召見了在平叛中立功的額色尹家族。接見時,額色尹家族行參拜大禮:“謝聖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乾隆在禦座上欠身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論東西南北。”大家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這時,買木熱·艾孜木緩步向前,立於殿中,答道:“無色也進宮,不分漢滿蒙回。”

乾隆驚問道:“下邊答話者何人?”“小女和卓氏在謝萬歲之恩。”說著伏地叩頭,不慎把放在袖內的一枝沙棗花失落在地,素愛吟詩聯句的乾隆皇帝,脫口吟道:“小女子袖內攜花,暗藏春色。”買木熱·艾孜木見金碧輝煌的皇宮裏香煙繚繞,便即景答道:“萬歲爺金殿秉燭,明察秋毫。”乾隆聽後,深感這一西域女子竟如此才思敏捷,談吐非凡,十分歡喜,當即封為“貴人”。這一年,買木熱·艾孜木已經26歲了。

1763年,買木熱·艾孜木由貴人升為嬪。1768年,買木熱·艾孜木被晉封為“容妃”。1771年春,容妃隨皇太後、乾隆東巡,遊覽泰山、祭拜孔廟,路上受賞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