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酒壇壇,梁山好漢遇到了美酒同樣也抵擋不住,沒什麼了不起的。”
聞聽此言,潘老讓立刻又振奮起來,黑黑的臉膛上泛出紅光,就好像喝了美酒一樣。
嘿!這可愛的水族老漢,這可敬的淳樸的抵抗者。
後記
戰爭的詩篇是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雖然總有絢爛的榮耀劃過長空,但留在天幕深處的,更多是無名者的默默的獻奉。
前些天看電影《集結號》,那些礦坑之下的遺體使我想起鄧九齡老人的一段話:“1955年,我們回上甘嶺收容遺體,山上的樹都活了,花也開了,紅的綠的。可我們的烈士卻爛得隻剩下骨頭……心裏難受啊。”於是馬甲就想:在人民軍隊的征戰史上,究竟有多少個“九連”一樣的隊伍呢?
如果僅僅從“掩護撤退”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生命的價值,陣亡者的結局無疑是悲壯而且略帶委屈的,但如果從“捍衛信仰”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行為,一切都將變得十分坦然——“九連”或者薑茂財,董存瑞或者譚嗣同秋瑾,當他們麵臨犧牲的時候,其實隻有一個信念能夠真正支撐起他們慷慨的付出,那就是:他們相信,在他們身後,活下來的人將會繼續戰鬥下去,直到共同的理想得以實現——這種高於生命的覺悟,是泛泛的“人性關懷”所無法解釋的。
能夠安慰死者的不是勳章、不是墓碑,而是他們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衛、是他們的理想是否成為了現實——斯皮爾伯格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讓大兵瑞恩站在戰友的陵墓前說:“我做到了,我是好人,一直是個好人”;而《集結號》的導演卻似乎並沒有明白其中的意義,所以,我們隻在銀幕上看見了血肉橫飛和哥們義氣、隻在逼真的音效裏聽見了淒厲的軍號和狂野的吼叫,卻沒有領悟出犧牲的目的。
導演不明白“九連”為什麼犧牲,所以他讓焦大棚提出了一個請求:“撤吧,給九連留點種子”。這話聽著有點耳熟,因為分明也有人曾經喊過:“撤吧,給西北軍留點種子”……但是,什麼是“種子”?對軍閥而言,“種子”是兵、是槍、是番號,所以他要求撤退;而對於獻身理想的戰士而言,“種子”是精神、是覺悟、是高於生命的信仰,在最艱難的時刻,隻有堅持戰鬥、付出犧牲,種子才有可能發芽開花。
並不是所有的陣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稱號的。是否為信仰而戰,這是烈士與炮灰的區別。
因此,當烈士逝去之後,墓碑上的名字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活下來的人們應該捫心自問,先烈的理想的“種子”是否植根在自己的靈魂裏了——這才是犧牲的價值、這才是精神的力量、這才是最偉大的人性的光輝。
我這本書講了幾則老兵的故事,他們的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涉身的戰場也不盡相同,他們原本都是普通的百姓,不擅長戰事也並不喜歡戰爭,是戰爭的浪潮卻席卷了他們,讓他們在特殊的環境下展現出了自己堅強的本性。戰場上有很多這樣的平凡的人,他們沒有很高的覺悟,但在麵臨生死抉擇的時候,總有一種精神的力量使他們能夠選擇正義的方向,這力量使我們的人民顯得更加可愛,也使我們民族充滿了希望。
這種精神力量來源於我們的文化、來源於我們的傳統道德、來源於我們守護家園捍衛尊嚴的理想,隻有懂得了理想的崇高,我們才能夠理解犧牲的真諦,隻有不放棄理想,我們才能在逆境麵前百折不撓。┆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全文完)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炫|浪小說,請訪問ncs.xvna.com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qazwsxasd123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