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高考明珠 已是明日黃花(1 / 1)

第一卷 高考明珠 已是明日黃花

吉林一考生

讀書人背著手思考著什麼,神采奕奕地在書桌前來回踱著,仿佛有所得又無所得。從開著的木窗外吹進的清風翻著薄薄的書頁,特有的墨香仿佛被風吹開,連蝴蝶也被這香氣引來了。這一直是我夢裏關於讀書的一個場景,而今這樣的場景在現實中已難以尋覓,似乎讀書——讀印刷書籍於許多人而言,已是明日黃花。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擁有了神奇的電腦,電腦超大的容量裝下的又何止是一本書呢?它給人們帶來的是無盡的方便與快捷,於是書香已似乎不在,明顯地被遺忘了。物質的充斥讓人們整天忙於享受,享受物質帶來的滿足與樂趣,於是讀書已是明日黃花。

我愛書,更愛用自己的方式讀書。小時候,家裏條件有限,我很少有書可讀,隻有細心地讀教材,讀書的習慣便是從讀第一本教材開始的。也正因為無錢買書,在以後的成長過程裏,我倍加珍惜我生命裏遇到的每一本好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史記》,作家如魯迅、張愛玲、三毛、餘秋雨、馬克·吐溫等我都喜歡,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我得到的是比別人更多的感悟。愛看書,因為書帶給我樂趣;愛看書,因為書教給我知識;愛看書,因為書帶給我心靈的慰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古籍卷帙浩繁。現代人要想進入古典中國,需要拜讀的書實在不少。要領略魏晉風度,不可不讀《世說新語》,要了解明末士風,不可不讀《呻吟語》和《菜根譚》。《紅樓夢》、《史記》、《莊子》更是被譽為古典中國文史哲的最高水平,讀這些書貴在有恒,一年細心讀一兩本,積久才可培養文氣,練就氣度。

書不應該被遺忘在曆史的陳倉裏,讀書的過程是我們集納智慧的過程,是我們淨化心靈的過程,是我們與人交流的過程。讀書在我們的生命曆程裏極其重要。讀書需要心沉。清末重臣曾國藩就認為“益真能讀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他一生並不清閑,卻博覽群書,涉獵經、史、詩、文,還潛心研究曆代王朝的典章製度和治國方略,欲改變中國當時狀況。居高位掌重權的曾國藩尚且重讀書,我們當代人更應重拾起讀書的習慣,去感悟他人思想裏的光芒,讓書的馨香伴著我們一生一世。

讀書靠有心。有心了,時間不是問題,沒有書也不是問題;有心了,不習慣能變成習慣。讀書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讀書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讀書能讓我們獲得更多智慧。

別讓讀書——讀印刷書籍成為明日黃花。花敗了,再開是一種萌動;讀書的能力丟了,再尋覓,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