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
高海波
小鎮很小,卻古香古色。
李婆婆靠撿破爛兒為生,她是個老獨身。
李婆婆每天都在重複著她的工作,推著小三輪走街串巷,有時也翻一翻垃圾箱,把賣破爛兒的錢一分一分地攢起來,存進儲蓄所。
李婆婆穿得破破爛爛的,與美麗的小鎮極不協調。
忽然有一天,縣扶貧辦和教育局的人,領著記者來采訪李婆婆,李婆婆便在一夜之間,成了小鎮上的新聞人物。
上至縣長,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小鎮出了一個高風亮節的老太太,靠省吃儉用和撿破爛攢的錢,資助了八名貧困大學生。李婆婆給小鎮帶來了榮譽,鎮長說:“李婆婆,有什麼要求盡管說,政府一定 幫助你。”李婆婆說:“我,隻想安一部電話。我想常聽聽那些孩子的聲音,我——牽掛他們。”
李婆婆的電話卻極少響起,她也沒有接到那些在北京、西安讀大學的孩子們的來信,李婆婆覺得心裏空蕩蕩的。
大年三十了,李婆婆煮好了餃子,卻沒心思吃,她盯著掛在牆上的錦旗,呆呆地坐在那裏發愣。錦旗是縣扶貧辦送來的,紅底黃字:“捐資助學,功在千秋。”她又想起了那件堵心的事。
那天,一輛警車停在了她的門前,從車上下來一名年輕的小警察:“李婆婆,我就是你資助上大學的李臣呀!畢業後我分到了縣公安局,感謝你對我的幫助。”
跟著李臣進屋的還有一個披著長發的漂亮姑娘,她說:“李婆婆,這是你多年來資助李臣的錢,你點點,一分也不少。”說著,姑娘把一個紙袋子放在了她桌上。
臨走時,女孩甩出一句話:“李婆婆,以後,資助李臣的事兒,記者采訪時,不要再提起了,這對李臣來說,不是啥光彩的事兒。”
後來,李婆婆才知道,那個女孩是縣委書記的千金,是李臣的未婚妻。
爆竹響了,打斷了李婆婆的思緒。接著,小鎮的爆竹聲響成了一片,大街小巷火光衝天,火藥味刺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