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帝(1 / 3)

李煜並非長子,前麵有不少的哥哥,但都死在他前麵。當初看似最不可能屬於他的皇位,卻落在他的手裏。然而,這是一隻燙手的山芋。南唐已是勢如累卵,危在旦夕。

李煜早年曾寫過兩首《漁父》詞,其中有“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之句,想來並非是矯裝隱士情懷。他本是恬淡無爭的人,隻是命運非要“趕鴨子上架”,讓他當了這個末代皇帝。這真是“天教心願與身違”(李煜《浣溪沙》詞中句)!

期盼李煜這個嬌氣怯弱的“富三代”,在武將出身的趙匡胤“虎口”下能有所作為,那可是太勉為其難了。後人往往以事後諸葛亮自居,評斷李後主的種種昏招:什麼受敵國猜忌害死自己的大將林仁肇,誤殺了忠臣潘佑、李平(其實二人是自殺),等等。但平心而論,就算是李煜宵衣旰食般地勵精圖治,頂多是個“南唐版”的崇禎,那南國溫柔水波中的人兒,天生就敵不過如寒潮般奔襲而來的北地鐵甲!

南唐李煜的政策夠“韜光養晦”的了,但是狼要吃羊,總是要找到借口的。當南唐使臣低三下四地訴說南唐對宋一向恭敬,並無冒犯時,老趙理屈詞窮,就耍起蠻來說:“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就是有名的“宋太祖滅南唐之意”,不過現在多形容大奶對付“小三”這回事,因為“睡”來“睡”去,聽起來像床上的事嘛。

借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即便是豪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都有“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歎惋,在五代十國那個用刀槍說話,用拳頭稱王的時代,我們又如何能期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煜,有“扶大廈之將傾”的神奇能力呢?

所以,等待李煜的注定是這樣一幕: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關於這一首詞,蘇軾在《東坡誌林》中曾嘲笑道:“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哉!”

所謂樊若水,是一個懷才不第的讀書人,“高考”屢屢落榜後就自發地“潛伏”下來,為宋朝當了“地下工作者”。樊若水精心測量了長江天險的長度,繪成圖紙獻給趙匡胤。宋軍依此架橋,“三日而成,不差尺寸”。看來朝廷有才不能用,危害大大的,前有黃大王(巢),後有洪教主(秀全),就算是樊若水這樣的,也能把刀子捅到你的“罩門”上,叫你考試不公平,玩潛規則!

樊若水原是窮酸一枚,在鄉裏倍受歧視和欺淩,立此奇功後,被宋太祖封為轉運使,掌握財稅大權。這下好了,有一個開酒店的土豪,當年欺負過他,於是他對這家酒店征以重稅,把這個土豪收拾得一貧如洗才算完。正所謂“民不與官鬥”,因為“屁民們”鬥起來沒有還手之力,樊若水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

李煜並非長子,前麵有不少的哥哥,但都死在他前麵。當初看似最不可能屬於他的皇位,卻落在他的手裏。然而,這是一隻燙手的山芋。南唐已是勢如累卵,危在旦夕。

李煜早年曾寫過兩首《漁父》詞,其中有“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之句,想來並非是矯裝隱士情懷。他本是恬淡無爭的人,隻是命運非要“趕鴨子上架”,讓他當了這個末代皇帝。這真是“天教心願與身違”(李煜《浣溪沙》詞中句)!

期盼李煜這個嬌氣怯弱的“富三代”,在武將出身的趙匡胤“虎口”下能有所作為,那可是太勉為其難了。後人往往以事後諸葛亮自居,評斷李後主的種種昏招:什麼受敵國猜忌害死自己的大將林仁肇,誤殺了忠臣潘佑、李平(其實二人是自殺),等等。但平心而論,就算是李煜宵衣旰食般地勵精圖治,頂多是個“南唐版”的崇禎,那南國溫柔水波中的人兒,天生就敵不過如寒潮般奔襲而來的北地鐵甲!

南唐李煜的政策夠“韜光養晦”的了,但是狼要吃羊,總是要找到借口的。當南唐使臣低三下四地訴說南唐對宋一向恭敬,並無冒犯時,老趙理屈詞窮,就耍起蠻來說:“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就是有名的“宋太祖滅南唐之意”,不過現在多形容大奶對付“小三”這回事,因為“睡”來“睡”去,聽起來像床上的事嘛。

借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即便是豪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都有“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歎惋,在五代十國那個用刀槍說話,用拳頭稱王的時代,我們又如何能期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煜,有“扶大廈之將傾”的神奇能力呢?

所以,等待李煜的注定是這樣一幕: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關於這一首詞,蘇軾在《東坡誌林》中曾嘲笑道:“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哉!”

所謂樊若水,是一個懷才不第的讀書人,“高考”屢屢落榜後就自發地“潛伏”下來,為宋朝當了“地下工作者”。樊若水精心測量了長江天險的長度,繪成圖紙獻給趙匡胤。宋軍依此架橋,“三日而成,不差尺寸”。看來朝廷有才不能用,危害大大的,前有黃大王(巢),後有洪教主(秀全),就算是樊若水這樣的,也能把刀子捅到你的“罩門”上,叫你考試不公平,玩潛規則!

樊若水原是窮酸一枚,在鄉裏倍受歧視和欺淩,立此奇功後,被宋太祖封為轉運使,掌握財稅大權。這下好了,有一個開酒店的土豪,當年欺負過他,於是他對這家酒店征以重稅,把這個土豪收拾得一貧如洗才算完。正所謂“民不與官鬥”,因為“屁民們”鬥起來沒有還手之力,樊若水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

好了,不提樊若水了,蘇軾嘲笑李煜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說得雖然不錯,但我們不能期望溫柔鄉中長大的李煜有慟哭九廟的慷慨,正像我們不能期望賈寶玉能虎吼一聲,救出落難的紅樓女兒來一樣—能有那樣的作為,這哪是寶玉?簡直魯智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