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挖坑(1 / 2)

次日一早,胤禛如平常一樣去上朝,朝堂上,關於提醒康熙立新太子的事依舊是最火熱的話題。

別看這些朝臣遇事總會鬥得跟烏雞眼一般,可是一旦涉及共同的利益,又或者說能從一件事裏分得利益,他們又會不計前嫌地站在同一線上對著康熙開火。

立太子看似同他們無關,可實際上卻是息息相關。

這些人雖然隸屬於不同的派別,但是隻要他們支持的人有機會往上,那麼促成這件事就意味著他們支持的阿哥未來有可能坐上這個寶座,而他們也會因為從龍之功,而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請皇上三思。”

康熙看著下首那些擺著一臉大公無私的嘴臉,一舉一動卻想著如何為家族為自己得利益的朝臣,心裏那股子邪火越燒越旺。廢太子並沒能熄滅他內心的怒火,相反地康熙心裏怒火一直燒著,就等著那個倒黴鬼撞上來。

原本廢太子就夠讓康熙傷心的,畢竟那是他親手教養長大的兒子,也是他最看重的兒子,之前付出越多現在越疼。可沒人懂得他心裏的苦,一個一個地隻顧著自己的利益。

立新太子?

太子剛廢,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坐上這個位置,是何用意,他能不懂。他懂,他隻是忍著,看著,隻是這些人總是吵作一團,反而讓他看得有些頭疼,既然如此,不如讓這些人自己表態,也讓他看看,這朝堂之上到底還有多少人是忠於他的,又有幾個兒子沒摻和進去的。

“既然諸位愛卿都這麼說了,直接上書便是。”

上書?

什麼意思?

滿堂的文武大臣都看著康熙,似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畢竟在此之前,康熙可是一點表示都沒有的,甚至對他們的提議大惱怒,現在突然下令,反而讓人有些反應不過來。

“既然諸位愛卿各抒己見,那便自行上書推薦太子人選,朕會依著眾卿的意見做出決定。”康熙冷眼看著朝堂上的臣子,麵上卻一派平靜,讓人看不出他真正的用意。

“臣等遵旨。”朝臣們心裏各有一杆秤,不管心裏如何想,麵上卻顯得無比的恭敬。

相較其他人眼裏的火熱,胤禛和胤禟就顯得冷靜多了,一來是因為二人都覺得康熙的情緒不對,二來是因為他們還未露頭,很多事情在不確定康熙的真正意圖之前,都不適合冒頭,畢竟康熙正值壯年,做得太多不是功而是錯。

當然,他們能看透,並不代表其人也能看透,是矣,下朝之後,那些有心爭儲的阿哥們相奔走,想必也是打著多方拉攏的主意,而此時從朝堂裏出來的胤禛等人兵分兩路,胤禛和胤祥去永和宮,胤禟和胤俄則去翊坤宮。

胤禛和胤祥一到永和宮就被等在門口的安嬤嬤給迎了進去,這等待遇以往隻有老十四才有,現在輪到他們,卻已經激不起心中的半點漣漪了。

“四阿哥,十三阿哥這邊請,十四阿哥已經在殿裏陪著娘娘了。”安嬤嬤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提醒他們,也許是為了一點香火情,又或者隻是想給自己多留條後路。

“謝嬤嬤提醒。”胤禛和胤祥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對安嬤嬤的態度還算不錯。

有些事對人不對事,歸根究底,真正拿主意的還是德妃,是矣,對她身邊的人,胤禛和胤祥即便有怨有氣,卻不至於個個追究,因為那沒有必要。

進了殿內,果然一眼便能看到德妃與胤禎母子那所謂母慈子孝的畫麵。胤禛一臉沉默,胤祥撇嘴,卻也沒有搶在胤禛前麵說話,畢竟德妃到底不是他的親生母妃,有些事他私下裏能做,明麵上該尊敬的還是得尊敬,否則錯的人就是他。

“兒子給母妃請安。”胤禛看了一眼坐在德妃身邊的胤禎,淡淡地行禮問安。

“胤祥給德母妃請安。”胤祥緊跟其後,態度平常,不親不疏,倒也挑不出理來。

德妃看著麵色平淡的兩人,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態度較之從前顯得親近不少,“老四和老十三來了,來,都坐。”

麵對德妃的溫文軟語,胤禛和胤祥似乎都已經習慣了,似乎每次德妃有所求時,都會用這一招,隻是今時不同往日,以前覺得可以的,現在不一定能行,畢竟現在的胤禛對德妃早已沒了從前的孺慕之情。

“謝母妃(德母妃)。”二人同時拱手,隨後規規矩矩地坐在一旁,不遠不近,不似兒子卻似客人。

德妃眼裏閃過一絲不喜,她本以為上次的事情之後,這老四應該對她有所愧疚才是,沒想到還是這般不懂事,整個人清冷異常,也不說久不見她這個母妃,多問候幾聲。

罷了,既是她有求於人,那便這樣吧!

“近日本宮隨皇上回京,偶感風寒,一直在調養,也沒顧得上你們,以至於你們兄弟幾個在宗人府裏吃了苦。若是本宮這身子再爭氣一點,也不至於讓你們吃這麼多苦。”德妃垂著眉眼,原先對著胤禛時的高傲和冷漠此時全部變成了慈愛,嘴裏的話不僅表達了她對胤禛他們的關心,還一並將自己的位子抬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