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雖然沒有讓樊練充當自己大婚的婚使,新朝初立的時候,夏小橋還是力排眾議,讓樊練壓在趙弘文上麵,做了太尉並領大將軍銜。
不過,他也沒有虧待了自家師母的親哥哥,況且,趙弘文有平定北地胡人的不世之功,雖然沒有當上大將軍,但是!夏小橋毫不客氣地給趙弘文封了一個定北侯!這可是能世襲的爵位!比樊練那個大將軍肥多了。
一時間,定北侯府上賓客盈門,再加上趙弘文又是新皇大婚使,實在是榮寵無雙!
因為年齡尚未達標,最早跟著夏小橋的陳家望非常遺憾地沒有當上丞相,這個“百官之首”的位置,最終給了夏小橋的“大師兄” 楊鯝,陳家望先放到鴻臚這個位置上鍛煉幾年,算是下一任丞相的預備役吧。
三公中剩下的一個禦史大夫自然是給了薑彝,餘下的職務,重要的自然是先從西南帶來的班子裏挑選,其中再摻雜一些中原舊族,這一點雖然讓西南來的一幫人心裏不爽,覺得中原這些背叛了前朝又曾經割據自立的小人怎麼可以和他們同朝為官,可是,一想到現在國家人才緊缺的情況,眾人忍不住歎息一聲:還是缺人呐!!!
是的,缺人。
當了皇帝,夏小橋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地盤大了、隊伍不好帶了。
實際上,因為不想讓中原舊族的人擠占朝堂太多位置,夏小橋早在趙弘文帶隊進入草原深處的時候,就開始了全國範圍的大型公務員招考,新朝在外麵的名聲很好,夏小橋不愁招不到人,再者,他可是鼎鼎大名的南書院山長楊鄴的關門弟子,就憑這個名頭,就招攬了不少讀書人前來參加考試。
可是,怎麼說呢,畢竟這個時空讀書是件特別燒錢的事兒,一千個人裏麵能找出來一個正經讀書人就不錯了,夏小橋還曾經聽說過,有個偏遠小鎮,鎮上好幾千人,連個能寫信的都找不出來呢,都是窮的啊!
因此,第一批公務員考試,夏小橋費盡心機也隻勉強招到了三百多人,別看人數不少,分散下去簡直連片小水花都沒濺起來。
這種情況下,不啟用舊族勢力也不行了,甭管德行操守如何,起碼先得把架子撐起來,再說了,夏小橋也不會讓這種情況持續太久,隻要再給他三五年時間,在全國幾個大型城市設立官辦學堂,到時候,自然可以培養出真正能接受他的思想的文武官員。
這些舊族勢力要是識相,他也不介意分他們一杯羹,要是不識相,還想像前朝一樣屍位素餐,夏小橋也不介意讓他們嚐一嚐前世那些五百強企業考核製度的厲害!
封賞百官、大赦天下、普天同慶之後,接下來就是夫夫倆期待已久的大婚了。
到了這時候,滿朝文武就算再怎麼不情願,也不得不說,有一個強勢的領導,真是痛並快樂著。
和敵對勢力掐架的時候,手裏有兵有糧有錢的夏小橋,是他們最強大的後盾,簡直做夢都要笑醒了。
可是,這樣一個強勢的皇帝,再想像前朝架空小皇帝一樣架空他,基本上等於白日做夢。
原本,一些保守派還想著,等新朝初立,到時候夏小橋需要各個世家大族的支持,自然會打消最初“絕不納妃”的念頭,聘娶世家大族的閨秀們入宮為妃。說不定,到時候為了後宮安穩,還會接受他們的意見、正經娶一位名門閨秀做皇後呢!
隻可惜,現在看來,這個希望是徹底破滅了。
軍事上,夏小橋有樊練和趙弘文支持,手握全國幾乎絕大部分重兵,自然是不需要什麼世家大族的支持了,反倒是那些守舊的世家,真要惹惱了他,分分鍾把你們家在朝廷做官的子弟直接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