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可一旦他們因為時運巧合,坐到了當年他們所極力詆垢的那些大人物的位置上後,他們卻比那些人墮落得還要迅速,還要徹底。為國家,為人民的抱負沒有了,剩下的,隻是對於個人名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對權力的極度熱衷,以及對腐朽墮落生活的不斷演繹與創“新”而已。
他們“革命”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雖然他們滿口的新名詞,許諾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裏將有天下太平。可最後呢?人民所得到的,卻仍然是一如往昔的改朝換代而已。
唐繼堯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唐繼堯,字蓂賡,1883年生人,雲南會澤人,書香門第。十四歲上中秀才,後因科舉無路,遂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第六期。1909年唐繼堯學成回滇,任雲南講武堂教官,1911年,出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第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當時的協統(旅長)就是士官三期生蔡鍔,標統(團長)為唐的士官六期同學羅佩金。他隨即便參加了於當年10月30日的雲南“重九”獨立起義。
雲南獨立後,蔡鍔一度偏聽於赴滇求援的戴戡,派唐繼堯率滇軍四個營入黔,後又改悟,要唐停止進軍。但唐在貴州製憲派許諾推舉他為貴州督軍的誘惑下,竟抗命不遵,悍然攻入貴陽,並對革命黨人大加屠戮。
後蔡鍔奉調入京,乃向袁世凱保薦唐繼堯為雲南督軍,唐遂繼蔡成為雲南的主人。然而唐繼堯其人,素有政治野心,早年在日本讀書時,便自詡為“東大陸主人”,並以此刻了一方水晶印章,每每用於書畫之上——當然了,在當時,大家不過視其為一落魄憤青而已。可如今,這位當年的憤青因為機緣巧合,竟然主掌了南天一隅的軍政大權後,他又將會幹出些什麼來呢?他將要幹的,當然不會僅僅是辦一所“東陸大學”而已!
護國之役中,唐繼堯雖然勉強同意借兵給蔡鍔、李烈鈞討袁,但其誌卻實不在討袁,而是要借討袁之名,把這兩位在雲南極有威望的老大哥推出省去,以免威脅到他的地位。
所以兩軍一旦離開雲南後,唐繼堯就在後勤支援,兵員補給上,變得異常的不痛快,因而使得蔡鍔討袁之師僅能局促於川南一隅之地——如果不是恰逢北洋內亂,而袁世凱又早死,則天下勝負之數,尚難定論。
最新卷第20節
日期:2008-7-321:32:26
護國戰爭結束後,滇軍牢牢占據了川南,並進而問鼎全川。唐繼堯見大事已定,便一改前態,轉而將四川視為其外府,源源不斷地派兵入川,其動機顯而易見。以至於蔡鍔也親發“皓”電予以譴責,然而唐卻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待蔡鍔去後,唐繼堯更是變本加厲,他利用滇軍將領羅佩金為代理督軍,掌握著四川軍權、財權之機,以征服者自居,推行強滇弱川的“大雲南”政策。
他一方麵以滇軍為斂財工具,大肆搜刮全川財富:設立護國銀行,專門兌換滇幣,截留了數百萬鹽款,毫無報銷。另一方麵,滇軍又把持了成都兵工廠,肆意擴充軍隊實力——護國之役,入川滇軍僅有十二營,到戰役結束後,因為損失消耗,僅存十營。然而此後,唐繼堯便絡繹不絕地送來大批徒手的雲南新兵,利用成都兵工廠在此半年內生產的武器,足足編成了兩個整師。
而對於當時川軍的五個師又一個混成旅的部隊呢?唐繼堯、羅佩金則極力加以裁減。
首先是在餉項上加以扼製。羅佩金非但不肯補發起義川軍劉存厚部在護國戰爭中因為起義而導致的欠餉,甚至連傷亡官兵的撫恤金也一概置之不問。川軍無奈,在與之多方交涉後,羅佩金才對撫恤金略為敷衍,欠餉卻仍然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