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不斷擴大。

一旦滇、黔兩軍全力以赴,實力弱小的四川方麵就立感吃力了。繼任的川督周道剛要求熊克武出兵協助正在苦戰中的川軍兄弟們,他卻不客氣地回絕道:“第五師還帶著紅邊帽(護國軍軍帽),護國軍不能打護國軍。”搞得周道剛對他無話可說,乃憤而宣言在攆走滇、黔軍隊後,第一個便要收拾這個不講同鄉義氣的熊克武——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周督軍甚至不惜勾結北洋軍。

周道剛因此給北京政府打電報,請求調熊克武為川邊鎮守使,並以川軍主戰派幹將,第三師師長鍾體道接任重慶鎮守使職務——同時老周還耍了個小花招,給原川邊鎮守使陳遐齡打了招呼,要他堅決不交卸職務,就這樣把熊克武掛了起來。

最新卷第31節

日期:2008-7-2417:36:55

等到“查辦使”吳光新進了重慶城,周道剛便理所當然地要求他派兵參戰,協助川軍打跨滇、黔兩軍——你丫不是來查辦的麼?

但吳光新卻斷然拒絕了,他原是來當漁翁的,哪肯多費這樣的力氣?而周道剛暗地裏要求吳司令幫忙解決掉熊克武的要求呢,沒腦子的吳司令也習慣性地以為是周道剛想要占他的便宜,還是不肯幫忙——於是,北洋派圖川的最好機會,就這樣被吳光新這個草包給斷送了。

就這樣,熊克武居然暫時在舊川軍和北洋軍的夾縫中生存了下來。但為了避免和北洋軍發生衝突,熊克武還是將部隊撤出重慶城外,退避三舍,黔軍也收縮到綦江駐防。

但這樣的生存顯然是危機四伏的。熊克武不得不四處尋找出路。投靠北洋?以他的政治立場,那是決計不可能的。

舊川軍係統的各部正和滇、黔軍打得熱火朝天,他一再地袖手旁觀,已經激起了全體川軍的公憤,這個係統也容不得他。

唯一的出路,就是倒向南方那個正在和孫中山聯合的唐繼堯——無論生存問題,還是政治立場問題,走這條路都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但是走這條路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四川軍民決不會心甘情願地臣服於自擬於封建帝王的唐繼堯,更不會同意他熊克武成為唐繼堯統治四川的工具。

這是一對矛盾,但矛盾從來都有個主次之分,在生存都成問題的前提下,熊克武也隻能先住抓這個主要矛盾痛揍一頓了。他終於下了決心,那就是,與滇軍聯合。

眼前的滇軍又是個什麼狀況呢?

自羅佩金走後,駐川滇軍就被整編為了兩大部分:靖國第一軍顧品珍部,和靖國第二軍趙又新部。在消滅了戴戡的黔軍後,川軍各部紛紛南下,意圖驅逐滇軍出川,激戰再度爆發。

9月中旬,雙方在川中的內江、威遠、榮縣等地展開激戰,兩軍主力均集中到這一線。至9月下旬,川軍攻占內江、威遠、富順,滇軍敗退。

因為當時戰場局麵實在太過紛亂,難以一一詳述,故我們姑且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看看在時任滇軍旅長的金漢鼎眼中,這場戰爭是個什麼模樣吧!

日期:2008-7-2417:39:23

1917年8月末,滇軍朱德的十三旅旅移駐瀘州,金漢鼎的十四旅移駐自流井,與自雲南來援的滇軍鄧泰中,李友勳等部會合。

稍事整理後,9月12日,顧品珍便以金漢鼎的第十四旅並加強第一軍的一個團,前出攻打川中重鎮內江,限十五日內攻占。

軍情如火!金漢鼎立即率部乘夜冒雨出發,官兵衣履盡濕。13日下午,金部即在白馬廟與據守險固工事的川軍阻擊部隊遭遇,戰事激烈,雙方均有相當傷亡,滇軍的攻擊毫無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