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隻要她足夠漫長。
列位細心的看官大概要問了:咱們掰著手指頭算了一下,這黔軍不是有五個旅麼?這回第一、第二、第四、第五旅都表態參加互毆了,可那個第三旅又在幹嘛呢?
第三旅也沒閑著。原來這個第三旅,其旅長胡瑛乃是個雲南人——和盧燾一樣,這位也是當年隨滇軍侵黔而來的,所以對貴州缺乏感情。他前一段正在研究要不要跟著當年的老上司唐繼堯反攻雲南呢,所以沒閑工夫去關心貴州的事兒。
這唐繼堯不是“雲南王”嗎,他反攻自己的老窩雲南,這個,這個……這又該算是哪一出啊?
待咱們慢慢道來。
前麵不是說到顧品珍帶著駐川滇軍主力回師雲南了麼?事情就著落在這個顧品珍身上。
雖說回到了雲南,但顧品珍卻更加忐忑不安。因為在這次戰役中,他所指揮的滇軍不但損兵折將,還丟掉了對雲南財政收入至關重要的川南鹽產區,以及通往長江流域的貿易通道。而且,他在四川期間,還一而再地通電反對唐繼堯的擴張政策,因此他估計唐繼堯在盛怒之下,是決不會放過他的。
而一向在他和唐繼堯中間起緩衝作用的老好人趙又新,又在此戰中戰死,再無一個人可以居間調和。雖說顧品珍和唐繼堯還有一層老同學加把兄弟關係,但士官同學中被唐繼堯殺害的也不下十幾人了,所以這關係也說不上有多可靠。
因而顧品珍實在不能不為自己的腦袋擔憂一番——而眼前最好的辦法,則莫過於像王文華那樣,幹脆造反!
日期:2008-8-2920:54:18
對唐繼堯有怨言的,還遠不止顧品珍一人。
如前所說,雲南方麵一向要依靠四川的財富來供養自己龐大的軍隊,因此滇軍這次退出四川後,雲南在軍費開支上便立刻捉襟見肘。唐繼堯此前大擴軍所造成的後遺症顯現無遺,一時間滇軍竟積欠軍餉九百餘萬元之多。
巨額的赤字,使雲南經濟麵臨著崩潰危機。
抓耳撓腮的唐繼堯隻好找美國人商量,準備以雲南采礦權為交換,換取經濟援助,但立即遭到省內外各界的反對,遂隻得打住不提。
於是他隻得采取最得罪人的辦法:那就是大規模地縮編軍隊。
以原駐川滇軍為例,唐繼堯將原第一軍部隊縮編為第一混成旅,以耿金錫為旅長;原第二軍部隊縮編為第二混成旅,以金漢鼎為旅長;而原第三、第四兩混成旅也縮編為團。這樣一來,一大批旅團長便成了光杆司令,對於他們來說,失去了軍權,就意味著失去了地位、財富,這些失意軍官當然不滿意。
因此,這次縮編在軍隊中引起了極大的反感情緒——對於一支沒有崇高理想的軍閥部隊而言,金錢、權位、女色這些最現實的世俗利益,就是軍閥向他的將士交換忠誠和勇敢的代價,而這樣的籌碼,他隻能通過不斷地打勝仗來獲得。
可一旦他打了敗仗,無法兌現許諾給將士們的利益時,那麼其軍隊的土崩瓦解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吳佩孚後來才會感歎說,打勝仗的時候,靠不住的人也靠得住;打敗仗的時候,靠得住的人也靠不住。
能勝不能敗,能上不能下,這是當時軍閥部隊普遍存在的問題,滇軍自然也不能例外。
而另一方麵,這些在外經年苦戰的滇軍將士回到雲南後,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他們發現自己累年流血犧牲所換來的,不過是雲南政治的日趨黑暗,以及唐繼堯個人生活的腐朽奢靡。對此他們也深感不滿。
於是以財政危機為導火索,以政治問題為大義口實,滇軍軍官中的反唐情緒一時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