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特意注明定要“常服威古龍丸有耐性者”。

本來這隻是文人無行亂開玩笑,可偏生碰上這楊督理也是個妙人兒,很有點神經質——他可是聽見小孩子叫“羊子會(楊督理表字子惠)被狗咬死”,就能在防區內到處打狗的主兒——這回自然疑心學了洋鬼子宣傳伎倆的文化人存心暗算他,偏偏其中曖昧之處又不好向人明說,於是一怒之下便封了《川報》館……

所謂“威古龍丸”乃是當時市麵上出名的補藥,有廣告詞雲:“敬告熱血男兒,血不熱則誌不奮,血不足則熱不能久,能愛國者須求熱血之充分,則熱血者須求補血之妙藥。威古龍丸補血之第一靈丹也,愛國誌士,盍一試之。”大有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包治那病無所不能的氣概,至於究竟是何功效,有誌諸君盡請自行參詳琢磨,反正這混賬廣告當時是得罪了不愛國青年。

至於為什麼楊督理對這“威古龍丸”如此敏[gǎn],袞袞諸公見仁見智可矣。不過就筆者一點點淺見,楊督理如此身板,大概是不需常吃這藥的,所以才會覺得人格受到侮辱,格外地惱羞成怒吧?

除了這些不知該算是“仁政”還是“弊政”的“新政”外,楊督理還大搞個人崇拜,到處釘木牌,上麵盡都打些公益廣告,諸如什麼:

“楊森說:禁止婦女纏腳”、“楊森說:應該勤剪指甲。蓄指甲既不衛生,又是懶惰”、“楊森說:打牌壯人會打死;打球、打獵弱人會打壯”、“楊森說:穿短衣服,既可節省布料,又有尚武精神”、“楊森說:夏天在茶館、酒肆、大街上以及公共場所打赤膊是不文明的行為”等等,而且起頭全是“楊森說”,整一個四川諸侯版的帝王語錄。

楊督理這些話可不隻是說說而已,他還很認真地滿大街派出巡查隊,看見穿長袍的就拔出剪刀剪人家衣服,看見打赤膊的就逮住打手心……

於是成都城開始從中世紀的市容中走出來——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一切真是充滿喜劇色彩。

最新卷第79節

日期:2008-10-621:19:25

楊森的口號是“建設新四川”,可這口號其實完全是沒譜的——他自己的防區好說,別人的防區那都形同異國,哪能容你老楊去胡亂逮人打手心呢?

於是被大一統的光榮與夢想衝暈了頭的楊督理蠢蠢欲動,進而開始策劃統一全川的大計。

此時楊森的部隊分駐成都與川東兩地,在成都的有王兆奎的三十一旅、王纘緒的三十二旅、補充司令楊淑身的兩個團,及相當於團級規模的憲兵大隊、手槍大隊等。另有郭汝棟的第一混成旅、白駒的第三混成旅、何金鼇的第四混成旅等部,分駐川東萬縣、忠縣、雲陽、涪陵等地,總兵力達十萬之眾。此外他還開辦了四川陸軍講武堂以培養下級軍事幹部,並以王兆奎兼任四川通省團務督辦,負責其防區內的團防訓練,以在必要時充作補充兵源。

於是,雄心勃勃的楊督理,便開始在講武堂裏大言炎炎,高談什麼“強國必先強省,強省必先統一軍政”之類的口號。

一場以“統一”為名的戰爭即將開始。

楊督理高呼統一軍政,當然不隻是為了可以到別人的防區裏去逮幾個人打手心而已。如前所述,一切政治軍事行為,都有其深刻的經濟背景。

此時楊森養兵十萬,而其防區卻隻有川西的成都、華陽、中江,以及與田頌堯合駐的潼川和下川東的幾個縣份。雖然這些縣份尚稱富裕,但畢竟兵多地小,財政上自然捉襟見肘。因而楊督理僅能給自己的官兵發定量食米和很少的津貼,勉強達到溫飽而已。而與此同時,川南鹽稅年收入卻達到近千萬元之多,此項收入多由劉湘、劉文輝叔侄掌握,故不由得楊森不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