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4

就在法國留學生到萬縣的第九天,地方上出了件大事兒。

1926年8月29日,楊森手下的憲兵隊長孫恒,由雲安廠提得數十箱銀元,轉道雲陽打算運回萬縣。正值英商太古公司“萬流”號客輪從宜昌去萬縣,恰好抵達雲陽,因地方上沒有合適的碼頭,遂停在江心招漂接送旅客。

和其他乘客一樣,孫隊長也雇了三隻木筏,準備帶著他的兵和錢箱遞漂上船,順路回萬縣。孰料“萬流”輪見這批人持有槍械,人數又多,竟疑心是劫船的土匪,遂不待孫隊長的筏子靠上,便猛開快車企圖逃離,將三隻木筏浪沉。這起惡性事故,導致楊軍憲兵第二大隊官兵淹死五十八人,槍支損失五六十支,銀元漂沒八萬五千元。

怒火衝天的孫隊長,立刻就向楊森打電話報告了情況。

說起來,這艘“萬流”輪,肇事浪沉軍民船也不是第一回了。此前在上遊的豐都立時鎮江段,它就曾撞翻過一條劃子,導致楊森部營長田雨亭、勤務督察長張複初、田雲等三人淹死。而另一條英商怡和洋行商輪“嘉禾”號,也積有案底,它曾在涪灘地方撞沉木船一隻,淹死楊森部第十師差遣張澤瀛及士兵穀迪良、崔英保等三人,沉沒餉款二十萬元。

甭說這些小軍官,就連楊森手下頭號大將郭汝棟,也受過英國鬼子的惡氣。稍早些時候,郭師長從萬縣總部回防地涪陵,懵裏懵懂地帶了幾個武裝弁兵上了條英國輪船,結果一上船就被護航的英國大兵繳械。郭師長下船不得,隻得忍氣吞聲,一路咬牙切齒地回到宜昌,但事後他可沒少向楊森發牢騷。

楊森當時對此事件的評價是:“欺人過甚,奇恥大辱!”

和其他軍閥一樣,楊森也從來不喜歡招惹洋鬼子,但這一回,他可真是忍無可忍了,終於決定要強硬一下。

此時,北伐軍正與吳佩孚的北洋軍激戰於湘鄂間,“打倒列強,除軍閥”的歌聲響徹雲霄,楊森雖然還在支持吳佩孚,但也很受了些鼓舞——更重要的是,他的把兄弟,當年的滇軍名將朱德,也恰在這時候趕到,對他大講天下形勢,並極力支持他對英國人用強。

話說當年朱德出川赴歐前,楊森就曾承諾要“虛位以待”的,因此他一回國,就進川來給楊森幫忙了——可我們都知道,這會兒朱老總已經是組織上的人了,所以他一到萬縣,就很自然地找組織接頭……同誌們一碰頭,嗬嗬,原來從歐洲回來鬧革命的,可不隻他朱老總一個人呢,那個新來的樂至人,居然也是——他的名字,正好叫做陳毅。

此時正是國共合作,聯手組織北伐軍,痛揍帝國主義在華走狗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一幹北洋軍閥的時節,所以朱、陳二位老總,當然是堅決支持楊森反對帝國主義的了!

而眼前最讓人怒不可遏的,自然就是在長江上肇事的英國輪船。

這當然也是帝國主義!

因此當“萬流”輪抵達萬縣時,楊森即派輪船檢查長率武裝士兵八人上船檢查,並訊問肇事因由。

本來這隻是樁民事糾紛,但停泊於“萬流”輪旁的英國軍艦“柯克捷夫”號上的水兵,一看本國輪船有失顏麵,可就不幹了。他們出手給客輪幫忙,要解除上船楊軍武裝。而楊軍此時正在火頭上,又是在大帥眼皮下執行任務,當然不肯就讓他們繳械。於是雙方發生爭執,最後英國水兵開槍重傷楊軍兩人。

“萬流”輪趁亂向上遊逃逸,而“柯克捷夫”則脫下炮衣,悍然將炮口對準萬縣城示威——那時候大英帝國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畢竟“日不落”的神話還得等到二戰後,所以英國水兵還是相當蠻橫的。一百多年來的炮艦外交,仍然在強大的慣性驅使下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