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會比這更讓劉湘驚喜的呢?
眼看就要大獲全勝,卻主動要求停戰,難道這劉文輝腦子短路了?劉文輝倒是沒出毛病,但他在一片紛亂中嚴重高估了堂侄兒的能耐。
此時局麵確實有點亂。
就在王元虎帶著七個團準備偷偷摸進榮縣城的時候,劉文輝的後院出了問題——田頌堯和鄧錫侯,出兵趁火打劫來了。
半個月前田冬瓜被劉幺爸痛打一頓,攆出成都城之後,一直不肯甘心。而鄧錫侯也很清楚,劉文輝對他偽裝中立的“調停”亦隻是敷衍,一旦解決了劉湘,回過頭來就該輪到他和田頌堯倒黴了。
因此他們眼見二劉戰爭中劉湘節節敗退,終於坐不住了。
此處還有一段小插曲。
劉湘在川中給劉文輝打得焦頭爛額時,擬電促鄧、田開辟第二戰場,文曰:“勝利在握,請速發動攻擊,用竟全功。”稿成,劉湘的心腹幕僚,長期坐鎮成都和鄧、田打交道的張斯可(他也是速成學堂畢業的)卻大不以為然,他認為:“鄧、田對此次戰爭,雖與我們聯盟,係持卞莊子刺虎的態度,待交戰雙方筋疲力盡,他們自然會出兵坐收漁人之利。如電文所稱勝利在握,則鄧、田以我還有餘力回翔,尚須持觀望,我們便很難長拖了。應將電文改正為‘湘智力皆竭,勢難支持,請立進兵,以免功虧一簣,同歸於盡’,使鄧、田知道我們的實情,已達兩敗俱傷之目的,鄧必立即出兵,則劉文輝腹背受敵,不敗何待?”
劉湘依計而行,果然電文一發,鄧、田立即出兵。
鄧、田兩軍,以黃隱(鄧部)、董宋珩、曾憲棟(田部)等三個師約十團兵力,由仁壽籍田鋪襲擊劉文輝後方,在楊柳場一帶與二十四軍部隊接觸。
一向拿著劉文輝津貼的鄧部陳鼎勳師,眼見有死老虎可打,也自簡陽側擊仁壽,在距仁壽三十餘裏的保珠場與二十四軍部隊接觸。
劉文輝收編來的旅長陳鳴謙也在仁壽東鄉白鬥鎮附近倒戈宣布停戰,將部隊拉到資中投歸劉湘。
而楊森、李家鈺、羅澤洲三部也擺出一副要自北道西進略取成都的架勢,
劉文輝眼見鄧、田、李、羅、楊諸部趁火打劫,後方風聲鶴唳,而前線戰事偏又膠著不下,大為著急——他可不清楚二十一軍戰線遭王元虎偷襲之後,幾乎全線崩潰的後果。更確切地說,劉幺爸這輩子實在太順利,還沒有鍛煉出在逆境中臨危不亂的能耐來。
所以劉幺爸遂於11月26日夜,電話授意正在老君台指揮戰事的冷寅東,要求他迅速議和以結束戰事。
於是雙方便匆忙開始和談接觸。
都以為自己這方形勢更糟糕的潘文華和冷寅東,很快便以當前戰線為基礎重新劃定防地,達成了停戰協議。其要點為:二十一軍部隊移駐榮縣屬之白石溝、老林口、文昌宮一線,二十四軍部隊移駐樂山屬之筍子山及井研一線;劉文輝所部今後仍就現在防地屯駐,軍部仍回駐省城。
這場大戰,劉湘的二十一軍雖傷亡很大,但並沒有遭到殲滅性的打擊,整體骨架尚還完整。而反觀劉文輝的二十四軍,他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一係列勝利,卻因為沒有苦撐最後五分鍾的勇氣,急於停戰,結果將戰術上的一係列勝利變為了戰略上的失敗,不得不默認劉湘在戰役前期奪占其防地近三十縣的既成事實(包括對二十四軍具有重要經濟和戰略價值的宜賓、瀘州等重鎮及川南鹽場)。
奪占了川中南大片富庶縣份,同時又掌控著川省軍火外貿通道的劉湘,很快便將此戰中的損失彌補起來,而防區減半的劉文輝,則立刻陷入財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