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1 / 3)

佑卿也是一位同誌,統率有若幹遊勇。這些遊勇,卻不願接受王和順的指揮。因此,孫中山改派黃明堂負責鎮南關方麵的事,叫王和順向水口關活動。

孫中山委派黃明堂為“中華國民軍鎮南關都督”。黃在十月二十七日的黎明,率領李佑卿及其遊勇八十人,攜帶快搶四十二杆,突擊鎮南關右輔山的“鎮南”、“鎮中”、“鎮北”三個炮台,清方的守軍一百餘人在略事抵抗以後,全體投降。守備某人(黃瑞興)卻不肯反正,被革命軍優待,放他去越南境內的同登,由同登折回他自己在諒山的住宅。

清軍隻剩下東邊的一個炮台。黃明堂派了四十人左右續攻,為該台的炮火所阻。

當天下午,孫中山率領黃興、胡漢民、胡毅生、盧仲琳、張翼樞、日本誌士池亨吉、法國炮兵上尉狄氏,從河內出發,乘火車到最後一站同登,步行攀山,於晚間九時到達鎮南關。

二十九日,孫中山親自與狄氏發炮,雖則炮上已經沒有表尺(由於清軍一向腐敗),而終於射達清軍陣地。

清軍的巡防統領陸榮廷,先以為革命軍不過是烏合之眾,看到了革命軍競能發炮中的,大為驚慌,叫一個砍柴的女人送來一封信,信裏說:“榮廷現雖食清朝俸祿,但以前亦曾統率遊勇,專與清兵為敵,此公等所知者。榮廷前以時運不佳,不得已暫時屈身異族,以俟機會。區區此心,尚祈諒之!榮廷初疑公等此次起事,近於輕舉妄動,及觀爭晨炮火之猛烈,乃知有一代豪傑孫逸仙先生為公等畫策,無任欽佩。”

陸榮廷在他的信裏繼續說:“榮廷現有眾六百餘人,隨時可以投入麾下,以供驅使。倘荷錄用,即請給一確證,俾得知所去就。若至明日,則有清軍五百自憑祥開來,後日更有清軍二千自龍州開來。事急萬分,祈為自重。”

孫中山一麵回信給陸榮廷,叫他等候革命軍大舉進攻之時作內應;一麵命令黃明堂堅守五天,等他從越南運來大批餉械,然後進攻龍州。

孫中山在二十九日的傍晚,與黃興、胡漢民等人下山,半夜到達“文煙”,住在同誌瑪邯的家裏。十一月初一,乘車回河內,籌餉購械。有一位法國銀行家答應孫中山,代募革命軍債二千萬元,但第一批的款項要等到革命軍攻下龍州以後才能交付。孫中山和他繼續商談,希望能立刻交付若幹萬元,這銀行家不肯。

清廷果如陸榮廷所說,從憑樣與龍州調來了幾千兵,對革命軍猛烈進攻,革命軍雖隻有二百名左右,卻抵抗到十月初四的夜裏才突圍而出,前後一共隻傷亡了五人(傷了三人,亡了二人),而清軍的死者超過二百,傷者更多。

陸榮廷與黃瑞興在實際作戰之中,對清廷均極賣力,可見他們當初之求降全是假話,或意存投機。陸榮廷下麵的兵,倒真有不少是願意“過來”的,到了革命軍既經放棄了鎮南關以後依然如此。不過。他們也隻是為了錢!

他們推派代表到河內向孫中山接洽。孫中山叫他們帶了槍彈來降,將來打下南寧以後每人賞銀百元。他們卻要求每人在來降之時,先賞三十元。這一個條件,孫中山也答應了,然而一時卻沒有現款。倘若陸部四千人完全投降,則必須發出現款十二萬元之多。有了十二萬元,也就不怕沒有四千人來投降了。

孫中山於是寫信給住在南洋(馬來亞)的鄧澤如,告訴他以如此的情形,準備親自到南洋一趟,與他共同努力於募款的工作。

這時候,法國政府被清廷一再要求,製止孫中山在越南的活動。孫中山在河內的住址甘必達街六十一號,清廷也探聽到了,寫在外交文件之上。越南總督便不得不示意孫中山,勸他自動離境。孫中山把今後粵、桂、滇三省的工作交給黃興與胡漢民,在戊申年(1908年)二月離開越南,去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