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由炫-浪TXT小說收集整理。歡迎光臨炫浪網絡社區 http://ncs.xvna.com
郎鹹平:房地產調控我無話可說(2010-05-09 15:29:30)
把脈中國經濟,投資理財新⑤
那麼我們就翻翻曆史,1998年國務院出台了一個23條,裏麵怎麼規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執政的目標是希望往後能夠構建80%的經濟適用房,10%的廉租屋,還有10%的商品屋。
從1998年到2003年房價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當然我不能說是因為這個法案的貢獻。可是各位想一想如果我們走上這一條路的話,那就是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不至於走到今天。(博主注:這是朱鎔基在位的事,此人可比明代張居正)
可是到了2003年,也是有政府單位公布了一個18條,對於所謂的經濟適用房給予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解讀,那就是具備保障性質的商品屋來取代經濟適用房。
那麼到2003年呢,香港、新加坡模式就此消失,我們老百姓再也無法享受到新加坡人能夠享受到的一切福利,所以80%的經濟適用房在2003年的18條當中全部改成了商品屋。再加上原本規劃的10%就高達90%,再加上我們地方政府毫無動力去做廉租屋,因此從2003年之後就已經孕育出一個非常"良好"的環境了,全世界唯一一個100%商品屋的國家——中國。
在這兩個背景之下已經奠定了今天房價毒瘤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說中國地產的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結構一,就是不能自由戀愛,自由戀愛不能拿結婚證,必須透過地方政府和地產開發商所形成的壟斷集團而向他買房子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任何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包括經濟適用房和廉租屋在2003年之後基本消失,那麼這個就是兩個畸形結構的開始。
下一個等什麼呢?下一個就等一個導火線,如何讓中國的房價在這兩個畸形結構之下全線失控。
那麼一起回到2006年,各位朋友記不記得真正讓我們記憶猶新的,甚至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泡沫是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的?請問各位為什麼?我前麵講兩個結構性問題不至於。使房價上漲需要一個推力,這個推力就來自於2003年左右所開始的投資經營環境全線惡化的現實情況。
也就是說從2003年左右開始我們中國以製造業為主的企業家,他們所麵臨的投資經營環境已經開始全麵惡化了。所以到了2006年下半年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企業資金不做實體經濟,流出來炒樓炒股從而造成2006年驚心動魄的樓市泡沫、股市泡沫。
而更讓我感覺大惑不解的就是當時除了樓市、股市之外竟然還出現了我們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所謂普洱茶跟紅木家具的故事,你甚至發現這個社會資金已經泛濫到什麼地步呢?炒樓炒股本身已經不能滿足這些資金的去處,還必須進入紅木家具跟普洱茶的係列,這已經是一個國家危機的開始。
那麼在2006年的時候我就對於當時所謂的房價的泡沫問題股價泡沫問題提出了看法,我認為這個是投資經營環境全麵惡化,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全線出現危機的開始。
而各位理解我們中國所謂的主流學者大家跟我的看法是背道而馳的,他們說這一切都是因為經濟發展太成功了,老百姓太富裕了,所以我們才有這麼多的錢才炒樓炒股,他們把這種現象歸置於叫做流動性過剩的解讀。
什麼叫流動性過剩呢?那就是你手上的錢太多了,炒樓樓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
在這兩個完全不同理論背景之下政府要做出一個宏觀調控的抉擇,因為政府希望透過宏觀調控來控製泡沫。
各位朋友請注意這是政府開始調控房價時代的真正開始,可從2006年開始全錯,一直錯到現在,那麼政府當初的宏觀調控的是什麼樣的思維呢?他們認為透過提高利率等等方式希望能夠收回流動性,因為很多學者說了,這些就是因為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
所以話又回來了,什麼叫流動性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