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洪佛矢、陳屺懷、馮君木,都是浙江慈溪人,都熱衷於辦報和致力於教育,20世紀20年代,被當時人稱“慈溪三才子”。
13 宋教仁,早年與孫中山、黃興一道,同為國民黨創始人。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提倡“政黨政治”並到處從事政黨政治活動,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上海火車站。於右任(1879-1964),國民黨元老,陝西三原人,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和書法家。早年曾創辦複旦公學、中國公學和籌辦《神州日報》、《民立報》等,以宣傳資產階級革命主張。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交通部次長,主持部務。後出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以反對袁世凱。1922年創辦上海大學。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後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晚年在台灣仍渴望祖國統一。著有《於右任詩詞集》、《標準草書千字書》等。
14 戴季陶,國民黨元老,也是國民黨老右派,早年曾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後投靠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1925年以後,與蔣介石關係一直很好。蔣介石在文化領域也很倚重他。國民黨內有兩個“奇怪”的人物,一個是戴季陶,另一個是國民黨元老、老右派吳稚暉。戴季陶“好哭”,隻要極不順心或心裏極不痛快,哪怕當著眾官員的麵,也會無所顧忌的放聲大哭,弄得眾將官哭笑不得。1949年秋冬在廣州,看到蔣介石大勢已去,哭完後自殺而死。吳稚暉“好下跪”,也是在官員雲集的時候,無所顧忌,不怕丟人丟臉。1930年前後,有一次在上海給汪精衛下跪,弄得汪精衛十分難堪,嚇得直躲。國民黨官場風氣不好,動手打人、罵人,又哭又鬧現象不斷,與這兩個人有一定的淵源。
15 從陳布雷早年分析,他還是喜歡政治,並且讓他老師馮君木說對了,進入宦海後,操勞過度,中年後就心力憔悴,導致最後59歲自殺身亡。
16 潘公展(1894—1975)浙江湖州人,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外語係。1920年進入《商報》,1927年春任《申報》總編輯。加入中國國民黨後,他投靠陳立夫門下,逐步成為CC係骨幹,1935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南省政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總主筆、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副局長、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42年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和1945年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都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並任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抗戰期間代表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重慶《新華日報》,下死力封殺圍堵,把《新華日報》和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大後方的宣傳,搞得很被動、日子很難過。解放戰爭開始後,他又協助陳布雷,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瘋狂的宣傳進攻。為此,1949年中國共產黨把潘公展列為戰犯通緝。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潘公展去香港開辦國際編輯社,年底去加拿大。1950年春末赴美國,1951年創辦《華美日報》。1975年6月23日,病逝於美國。有《中國學生救國運動史》、《羅素的哲學問題》、《日本必亡論》、《陳其美先生傳》等著作。
12 洪佛矢、陳屺懷、馮君木,都是浙江慈溪人,都熱衷於辦報和致力於教育,20世紀20年代,被當時人稱“慈溪三才子”。
13 宋教仁,早年與孫中山、黃興一道,同為國民黨創始人。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提倡“政黨政治”並到處從事政黨政治活動,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上海火車站。於右任(1879-1964),國民黨元老,陝西三原人,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和書法家。早年曾創辦複旦公學、中國公學和籌辦《神州日報》、《民立報》等,以宣傳資產階級革命主張。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交通部次長,主持部務。後出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以反對袁世凱。1922年創辦上海大學。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後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晚年在台灣仍渴望祖國統一。著有《於右任詩詞集》、《標準草書千字書》等。
14 戴季陶,國民黨元老,也是國民黨老右派,早年曾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後投靠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1925年以後,與蔣介石關係一直很好。蔣介石在文化領域也很倚重他。國民黨內有兩個“奇怪”的人物,一個是戴季陶,另一個是國民黨元老、老右派吳稚暉。戴季陶“好哭”,隻要極不順心或心裏極不痛快,哪怕當著眾官員的麵,也會無所顧忌的放聲大哭,弄得眾將官哭笑不得。1949年秋冬在廣州,看到蔣介石大勢已去,哭完後自殺而死。吳稚暉“好下跪”,也是在官員雲集的時候,無所顧忌,不怕丟人丟臉。1930年前後,有一次在上海給汪精衛下跪,弄得汪精衛十分難堪,嚇得直躲。國民黨官場風氣不好,動手打人、罵人,又哭又鬧現象不斷,與這兩個人有一定的淵源。
15 從陳布雷早年分析,他還是喜歡政治,並且讓他老師馮君木說對了,進入宦海後,操勞過度,中年後就心力憔悴,導致最後59歲自殺身亡。
16 潘公展(1894—1975)浙江湖州人,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外語係。1920年進入《商報》,1927年春任《申報》總編輯。加入中國國民黨後,他投靠陳立夫門下,逐步成為CC係骨幹,1935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南省政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總主筆、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副局長、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42年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和1945年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都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並任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抗戰期間代表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重慶《新華日報》,下死力封殺圍堵,把《新華日報》和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大後方的宣傳,搞得很被動、日子很難過。解放戰爭開始後,他又協助陳布雷,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瘋狂的宣傳進攻。為此,1949年中國共產黨把潘公展列為戰犯通緝。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潘公展去香港開辦國際編輯社,年底去加拿大。1950年春末赴美國,1951年創辦《華美日報》。1975年6月23日,病逝於美國。有《中國學生救國運動史》、《羅素的哲學問題》、《日本必亡論》、《陳其美先生傳》等著作。